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承诺的就要兑现

来源:人民日报2025-07-25 09:31

  作者:郭旭、张和悦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员领导干部承诺的分量与践诺的重量。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言必信、行必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的形象和作风的大事。唯有始终坚持重信践诺、说到做到,方能展现好样子、引领好风气、赢得好口碑。

  承诺于心、践诺于行,才能取信于民。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当了解到寿宁县下党乡山路崎岖、民生维艰后,便承诺一定要去一趟。诺言既出,风雨无阻。1989年7月,习近平同志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从县城出发,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又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进了下党就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通公路、通电等问题。1991年初,下党第一条公路建成;同年12月,一座250千瓦水电站建成。这场践诺之行,至今仍被当地百姓传为美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抓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始终如一从自身做起,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垂范、树立了光辉榜样。近13年过去了,中央八项规定展现出改变中国的实践伟力,也彰显了我们党言出必行、认真办事、能办成事的品格和决心。这深刻启示我们,凡是承诺过的,哪怕山高路远、困难重重,也要全力以赴去解决、去落实,如此方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从承诺到践诺的跨越,丈量着一心为民的温度,检验着履职尽责的力度。坚守初心、兑现承诺,就要心系群众、深入基层,经常到情况复杂、问题较多、工作一直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俯下身子听民声、迈开步子摸实情。对说过的话、许下的诺言,抓住不放、扭住不让,能立即解决的就立行立改、马上就办,绝不“踢皮球”,绝不说一套做一套,让群众第一时间感到变化、得到实惠;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判、明确推进举措、拿出时间表,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不落空。扛牢责任、践行诺言,就要不兴伪事、不务虚功,发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无论是抓改革、谋发展还是惠民生、保稳定,都要鼓足一股子认真劲、实干劲,敢于攻坚克难、勇于过险夺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以诚心实意的态度和说到做到的作风,力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诺出必践、言出必行,既系于党性的砥砺,也离不开组织的督促。要培养践诺的自觉。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在深学细悟中锤炼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弘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使重信守诺成为政治自觉与行动本能。要立起践诺的标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必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吊高胃口、不好高骛远,重在推出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改革举措,落地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示范强的民心工程,确保承诺扎根实际、符合民意,而非凌空蹈虚的“空中楼阁”或脱离群众的“政绩盆景”。要强化践诺的保障。探索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公开亮诺、过程督诺、群众评诺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的依据,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更加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成事,形成实干担当、竞相争先的生动局面。

[ 责编:陈锐海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