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海南自贸港、绿色生产力、哲学社会科学、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崔卫杰: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影响深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崔卫杰指出,全岛封关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堪称我国高水平开放的新标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样板,将对中国乃至全球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海南全岛封关运作有助于为全国扩大开放探路开路,树立国内高水平开放新标杆。封关是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另一方面,海南全岛封关运作有助于为全球自主开放作出示范。全岛封关运作将有助于把海南自贸港加快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不仅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贡献,也能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从地理区位看,海南是我国西南、西北等内地最近的出海通道,既可以成为中国西南、华南地区货物出海主通道,并向西北乃至内地更大范围延伸,又可以成为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货物进入内地的主窗口,辐射整个祖国内地市场。封关运作后,中国企业可以借助海南自贸港,更便捷地走向国际市场,拓展海外业务;境外企业也能以海南为桥头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实现互利共赢。在国际航运和航空领域,海南将发挥更大枢纽作用,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提升物流效率,促进贸易往来。国际经贸合作网络和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网络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海南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提升海南国际影响力,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维明:培育绿色生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资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李维明表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理念,大力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要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选择性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延长绿色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调查监测、价值评估、经营开发等机制,优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和交易机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加快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更高标准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
【曲凯: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主任曲凯指出,党的创新理论是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造性成果,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其一,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党的创新理论为知识创新提供思想母体,驱动哲学社会科学从术语移植转向范式创造,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回应时代之问的认知工具,最终指向兼具中国特质和全球贡献的文明话语体系构建。其二,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党的创新理论聚焦世界百年变局和民族复兴全局,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试金石”,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持续通过历史验证、实践验证和人民验证。其三,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方法创新。要将“改变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转化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方法论自觉,使学术研究既立足中国大地解决真问题,又以文明互鉴的胸怀创新人类知识图景。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李菲:让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更好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李菲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城市工作,必须深刻领悟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的重要意义,让“活起来”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更好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的独特灵魂。一方面,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在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守护文化根脉、凝聚文化认同等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丰沛资源价值。另一方面,推动城市历史文化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新问题、新要求。这就必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拓宽问题视野,不仅要解决当前重大问题,及时总结经验,防范老问题以新形式卷土重来,还要打破思维定式,敏锐识别、研判和应对那些对未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关键问题。同时,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交流互鉴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提升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高度”,就要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赓续历史文脉、坚持守正创新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不断坚定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彰显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温度”,就要立体刻画中华大地上历史古都、国际都会、区域城市、传统城镇多态多元的城市文化之脉、文化之貌、文化之韵、文化之美,在持续弘扬、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对城市独特历史文脉的更好赓续和有效保护。
摘编自《人民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