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彭 健、熊海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文旅融合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首先,文旅融合可以促进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经济相依、情感相融;其次,在文旅场景与文旅IP中,形象展示中华各民族由各自历史文化的“多元”,长期共处走向“一体”的客观事实;再次,在文旅体验中,让国内外游客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共同开拓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的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共同培育的伟大精神。
以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交流。文旅融合以文化赋予旅游体验精神内核,并以旅游情景作为文化的生动载体。旅游的本质是进入非惯常情景获得短期的知觉、意义、情感等体验,与惯常情景相比,体验的差异化越大,旅游的吸引力越强。中华各民族的独特历史文化风貌对不同民族游客形成了差异化体验的吸引力。游客进入其他民族生活的地区,在旅游情景中交流互动,可以发现其他民族的文化之美,减少民族文化心理区隔,加深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感悟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促进文化互鉴与交融。
以文旅融合促进经济相依。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及其要素的多向融合渗透与创新重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旅发展,不仅可为当地带来游客与消费,也带来创新文旅业态与模式,并且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品随着游客“走出去”。一方面,文旅融合可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水平、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深化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相互协作与相互依存,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物质基础。
以文旅融合促进情感相融。游客通过旅游,不仅获得基于感官的知觉体验与基于心智的情感体验,而且在与其他游伴的互动中也能获得相互认同的关联体验。旅游为人际交往提供轻松愉悦的场域,游客与不同民族的群众及旅途邂逅的游伴在旅游情景中交流与共情,可以增进情感的亲近和心理的相通,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纽带。
旅游景区也是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历史的生动场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让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在群众的脑海中形成认知。一方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为魂融入旅游景区,打造具有文化意义的民族集体记忆之场,让各民族游客的旅游体验成为与文化空间互动强化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围绕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打造超级文化IP,开发转化为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文艺作品或工艺品、非遗产品、数字藏品等文创产品,可以更生动地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此外,在旅游产品设计、文化主题设计、展馆展品陈列、旅游导览讲解、文化遗产遗存、节庆演艺活动中,重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呈现、传播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