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兰夕雨(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征。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汲取长征精神中的伟大力量,能够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提供精神动力和力量保障。
崇高理想信念: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信仰力量
长征中的革命先辈,具有“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回溯长征历程,崇高理想信念是革命的“灵魂”——“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持,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目标,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的革命斗志,焕发了持久的革命动力。
崇高理想信念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提供信仰力量,信仰力量的支撑是最根本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赓续崇高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国建设及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信仰信念信心的建立,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从而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传承红色基因,从长征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力量,铭记初心使命;通过立足实践转化,在应对新长征路上的风险挑战中,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具体行动。
不怕牺牲: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意志力量
不怕牺牲,在长征精神中表现为“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长征途中,面对生死存亡的军事威胁,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了正义事业的胜利。据相关资料统计,红军参加长征的人数加上途中补充的兵力共约20万人,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仅有5万余人。这些牺牲,是无数革命先烈为救国救民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的悲壮史诗,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意志力量彰显。
不怕牺牲构筑起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意志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领域都需要处理好不怕牺牲和利益权衡的辩证关系。盲目牺牲固然不可取,珍爱生命是我们固有的价值观追求,但在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义面前,在是非问题、原则底线等方面,不怕牺牲是推动事业前进、实现目标的强大意志力量。正如我们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是各个系统无数英雄、烈士不怕牺牲、挺膺担当的结果。在国家安全、情报战线、科技攻关等看不见的暗战领域,无数无名英雄以隐秘的方式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出了巨大牺牲。不怕牺牲的意志力量,不是抽象的精神符号,是在信仰引领下的理性选择,是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各种斗争中磨砺出的坚强品格。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认知力量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长征精神留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珍贵的思维认知力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始,也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今年恰逢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纪念遵义会议,既可以从党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出发进行纪念,也可以从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进行纪念。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构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认知力量。独立自主,强调从自身实际出发,依靠自身解决问题,彰显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判断能力;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把握本质规律的认知逻辑。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的“雪山”“草地”和“娄山关”“腊子口”,可以从长征中的“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汲取伟大思维认知力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思想路线;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国情走自主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有独立判断和清醒认识;摒弃“等靠要”思想,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团结统一: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力量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既体现了长征精神中的大局观要求,也体现了严明纪律性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求。从周广才的半截皮带,到刘志海冻死时仍紧握的党证和一块银元的党费;从1934年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英雄壮举,到1935年懋功会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两军团结……无一例外地彰显了红军战士们忠诚于党、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赤忱精神。这些人物和故事已成为生动的革命历史,其中所蕴含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将长久地影响新时代新征程的新长征。
团结统一构成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力量。团结统一,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伦理观智慧。新时代,从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既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生活实践智慧和文化基因。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艰”,国际局势动荡之“难”,人工智能时代伴随的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之“困”等问题的解决,可以从长征精神的团结统一中汲取文化力量,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上下同欲、万众一心的奋斗局面。
依靠人民: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情感力量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党和人民群众强烈情感纽带的生动写照。在长征的艰难历程中,全党全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物质上相互帮扶、精神上相互鼓励、行动上相互扶持,亲如一家、血肉相连。“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之所以敢把、能把人民作为靠山,是基于与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建立的深刻情感链接,富含信任、支持、帮助、价值观认同等诸多要素。从半条被子的温暖到彝海结盟的誓言,从一只藤篮的呵护到三张票据的信任,长征中无数血浓于水的故事彰显了党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也是革命成功的重要力量来源。
新时代以来,在脱贫攻坚领域、抗震救灾与重建领域、民生保障领域和医疗卫生领域等,我们党深刻践行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基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情感起点,从“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情感信任纽带,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情感升华,这既是党和人民双向奔赴的情感叙事表达,也是双向守护、携手奋斗的情感力量源泉。新长征路上,面对国际环境挑战、国内改革难题、科技瓶颈、社会治理问题等,唯有依靠人民,从中凝聚起斗争精神和情感合力,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谱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3BDJ10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