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孙兴杰(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亿万人民以共同奋斗与巨大牺牲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二战胜利成功开启了国际关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谱写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篇章”。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及其旧殖民主义势力的抗日战争,使得亚洲迎来了解放与发展的新机遇,也奠定了中国以及亚太崛起的坚实基础。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殖民主义就受到了亚洲人民的反抗,日本作为一个亚洲国家,非但没有与亚洲国家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反而妄图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来填充由于欧洲列强退出产生的“权力真空”。自1931年开始,中国经历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二战期间,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地位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另外,《开罗宣言》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重申和确认,日本强占中国的领土,包括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必须归还中国。总之,伟大的抗日战争谱写了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的伟大篇章,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历史地位。
对于亚洲,尤其东亚而言,二战的胜利终结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让东亚重归其历史发展逻辑。中国一直是东亚国际体系的核心,构建了不同于西方的东亚国际体系,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了区域内的和平与发展。近代以来的新老殖民主义打断了东亚国际秩序的发展逻辑,中国在二战中艰苦卓绝的奋斗重塑了中国以及东亚的历史发展道路。二战胜利以来,中国与东亚国家经历了现代国家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推进了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擦亮了东亚“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标识。当欧亚大陆西端陷入一系列冲突之际,中国以及东亚国家携手推动亚太地区协商解决分歧,深化技术产业合作,既凸显了东亚世界的历史逻辑,更是对中国提出的全球“三大倡议”的落实。
第一,二战的胜利是亚洲构建国家与区域秩序的新起点。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法西斯为亚洲人民的解放创造了基本前提。回溯历史,东亚地区是西方殖民主义扩张的“终点站”,而在此后,欧洲步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机年代”。一战是一次欧洲国际体系的“混战”,广大殖民地深受其害,由于一战消耗了欧洲列强在亚洲的力量,殖民主义在东亚逐渐开始退场。与此同时,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抗日战争让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锻造了中国的民族意志和爱国精神。亚洲人民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也让西方殖民主义失去了存在的理由。1945年8月17日,苏加诺在自己寓所的台阶上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两个星期之后,胡志明在河内宣布越南独立。二战胜利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时代的到来。
第二,二战后联合国的建立也开启了亚洲主权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新篇章。打败军国主义、摆脱殖民主义,亚洲获得了独立建国的历史机遇。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包括亚洲在内的广大亚非拉地区都进入了去殖民化与独立建国的高潮,二战后是一个主权国家“全球化”的时代,联合国得到快速成长。习近平主席强调,“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联合国的成立也为主权国家的新生提供了历史机遇,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具有了世界正义的内涵。1955年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大国参与的峰会,万隆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出了处理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十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国家独立是亚洲走向自主和觉醒的第一步,也开启了颇具挑战性的国家构建之路。联合国赋予新独立的国家以法理主权,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是对主权的落实。
第三,二战重构了世界权力结构,终结了欧洲在全球权力体系的中心地位。中国在二战期间已经获得世界大国地位,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不仅夯实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也大大提升了东亚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推进了权力从欧洲—大西洋体系向亚洲—太平洋地区的转移。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本质上是欧洲—大西洋国际体系的裂变,欧洲大陆成为两极对抗的冷战前沿。对于亚洲而言,冷战没有改变世界权力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的进程,亚洲尤其是东亚在二战后经历了多场战争,在朝鲜战争之后,中美在东亚的战略安全边界得以确立。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缓和,这不仅改变了中美两个国家的关系,也影响了欧洲—大西洋国际体系的格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地缘政治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地区发展潮流,时至今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亚地区国家坚持以对话解决矛盾分歧,进一步凸显了二战结束后,东亚地缘政治逻辑的历史性回归。
第四,二战清除了新旧殖民主义,清除了各种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亚洲国家迈向了自主发展的新征程。凭借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欧洲列强开始瓜分殖民地,并凭借构建起的殖民世界获得了“代差优势”。二战胜利之后,亚洲的一些国家开始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东亚国家逐渐探索出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东亚地区经济的腾飞,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发展了中国,也带动了区域合作,强化了全球发展的时代方向。目前,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切中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尤其是顺应和推动了亚洲发展的历史逻辑。今日亚洲的发展、安全与文明复兴,当是二战胜利之花的沉甸甸果实,亦是中国倡导的“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之典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霸权兴衰与西方建构帝国体系的历史过程研究”(24AZD05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