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姚建军(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202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明确指出“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同时强调“转型发展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指明了稳中求进、善攻善守的转型思路和实践要求,为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坚定了前进方向。
遵循稳中求进、善攻善守思维方式。新时代以来,稳中求进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理念支撑和实践支撑,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工作方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系列关键性任务和具体工作,需要明确稳中求进与全面深化改革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准确认识和解决好变化性与稳定性、前进性与曲折性、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握好、处理好其中蕴含的守正与创新、总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的复杂矛盾。
山西转型发展进程应遵循攻中有守、稳中有进的规律。从山西发展历史看,安全生产、环境改善是人民的基本要求和普惠福祉,安全稳定底线是山西转型进程中的基本盘和定海神针。辩证看待山西转型中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一定要在稳的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实现全方位转型,做到攻守兼备、善攻善守。
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是整体设计后逐渐完成的具有“稳中求进、善攻善守”特点的大工程、大战役;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依托多元产业支撑,最终实现包括体制机制、文化产业、民生保障、生态环境、教育科技人才等各个层面协调配合的全方位转型。
山西经济发展要摆脱“一煤独大”的局面,就要因地制宜,在统筹经济转型发展与守牢安全稳定底线的过程中,坚持系统思维,做到适度多元发展。一是将民生保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把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精准有效落实宏观政策,稳定经济基本盘。二是要使产业调整与社会稳定实现动态平衡,着力扶持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建立煤炭产能储备与弹性调节机制,确保煤炭经济基本盘的稳定。三是在安全生产领域,将事前预防置于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要善于攻破深层壁垒。准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变化性与稳定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善攻善守转型思路的内在要求。山西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顺应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契合自身发展规律、回应三晋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其光明前景源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国家战略的强力支持、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以及山西自身积累的转型势能和改革共识。
转型之路注定充满艰辛与曲折,这种曲折性深刻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一,强大的路径依赖惯性。“一煤独大”产业结构、与之配套的体制机制、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以及庞大的就业群体依赖,构成了转型的巨大阻力,非一朝一夕可彻底扭转。其二,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整。转型意味着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产业结构的深度重塑、发展动能的新旧转换,必然会触动既有利益格局。其三,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国内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区域竞争加剧、新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风险压力,如同变幻莫测的风浪,时刻考验着转型航船的稳定性。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山西转型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复杂态势——在总体向好的大趋势下,不可避免会遇到波折、反复,甚至暂时的困难。
把握以进促稳、善作善成实践方法。只有保持足够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以底线思维坚守航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才能使得前进性成为主流、曲折性成为支流。
山西在转型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要在“变”的大背景下坚持“稳中求进”,运用量变质变的哲学发展规律,将渐进式改革与系统化推进相结合,科学设定阶段性目标,掌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确保每一步转型都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要将“善攻善守”的理念融入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各项目标协同并进,最终实现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使山西转型发展的基本盘更具有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