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韩宏亮(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四川省党的建设研究智库首席专家)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集中表达和鲜明标识。党要担负起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重大责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必须把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好传承好弘扬好。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需要
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坠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坚定地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担在自己肩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着实现这个宏伟梦想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多年就是为着实现这个宏伟梦想而奋斗的一百多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成立百年之际深刻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实现民族谋复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应有之义和使命所向。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为梦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为民族谋复兴又需要伟大建党精神提供精神动力和凝聚强大的民本伟力。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规律与实践具有内在一致性,精神是在认识与实践相互的联系中产生的。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这个逻辑就是实践出精神,离开了实践的深厚沃土任何精神都不可能产生。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中国共产党人拥有了这种体现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具备了这种能动的精神品质,就可以更好地去改造世界。所以,伟大建党精神也体现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鲜明实践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伟大建党精神也标明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导向性,指明了党群关系的逻辑所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的过程,就是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坚持、证明、践行和丰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思维着的精神”是“物质的最高的精华”。毛泽东也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主要是讲精神的伟大之处,精神对社会实践的能动的反作用。伟大建党精神同样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从进行伟大斗争看,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离不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伟大斗争,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坚持真理而奋斗,为坚守理想而斗争,是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而斗争,为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庄严承诺而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同样离不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为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基本遵循和价值取向。所以,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弘扬和传承好伟大建党精神。通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始终让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一面指导为梦想而奋斗的亮丽旗帜,在中华大地上高高飘扬。这是解决时代课题的实践需要,又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的鲜明特色。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战略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全部理由就是为了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动力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人民谋幸福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固有内涵和价值所在。伟大建党精神就是一种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不懈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品质。“坚持真理”的“真理”,是造福人民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是人民自己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这一科学理论的鲜明特色和固有属性。“坚守理想”的“理想”,是造福人民的理想、是国富民强,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的实现。“践行初心”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担当使命”的“使命”,是亿万人民追求的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不怕牺牲”的“牺牲”,是共产党人重于泰山的牺牲和奉献。“英勇斗争”的“斗争”,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斗争。“对党忠诚”的“忠诚”,是坚守大德、践行公德、严守私德的高尚品行,大德、公德、私德都体现了不负人民的内在要求。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必须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奋斗创造财富,劳动造就幸福。就像歌曲《幸福在哪里》所唱的那样:“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激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苦干实干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上这样那样的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特别是“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以顽强斗争开辟新天地、创造新辉煌。
建设长期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需要
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承担的历史使命使然。实现长期执政,换句话说,就是要跳出历史周期率。这是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的对话中,黄炎培先生提出的一个政治命题: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当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找到了这个答案的,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奋斗的实践中,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继民主新路之后,党又找到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两个答案,侧重点不同,一个强调外部的人民监督,一个强调内部的自我监督,二者立论同源、发力同向,共克历史周期率,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遵循,揭示了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
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奠定了精神根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就是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让中国共产党人一要有本领,二要不腐败。有本领,就是要有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和过硬能力,能始终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始终“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不腐败,也是要赢得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老百姓最痛恨腐败,坚决反腐败就是赢得民心之壮举。伟大建党精神的每一层含义都包含着不负人民、赢得民心的价值取向,搞腐败与伟大建党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是违背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要义的。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么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坚持为人民谋福利的真理,坚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理想,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和不懈奋斗赢得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始终选择。伟大建党精神以其崇高的理想性、鲜明的斗争性和纯粹的人民性,为伟大自我革命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