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海洋经济、文旅消费、作风建设、诚信建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志军: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开辟可持续的“蓝色粮仓”与“蓝色油田”】
中国海洋大学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军指出,蓝色大海孕育无限机遇,海洋经济是未来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只有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深远海智能养殖技术、研发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装备、突破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瓶颈、构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生态修复体系等,才能破解资源约束与生态退化困局,开辟可持续的“蓝色粮仓”与“蓝色油田”,实现向海洋要空间、要效益、要未来的转型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牵引,围绕深海深渊探测与资源开发、智慧海洋等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布局,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负面清单+包容审慎监管”模式。二是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效转换、智慧海洋技术等;加快建设深远海综合试验场、超大型海洋环境模拟设施、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三是推进海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在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上突出实际贡献;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涉海高校学科对接产业需求,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四是优化创新生态,引导和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海洋经济;鼓励设立市场化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发展海洋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蓝色债券等工具;加强海洋科普,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优化海洋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鼓励探索的氛围。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敏:更好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敏表示,文旅消费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新的消费增长点和动力源,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居民文旅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变化,供给结构面临调整优化的任务,需要以有效供给支撑消费扩容。文旅消费升级的过程,是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迭代升级的互动过程,以有效供给匹配和创造新需求,意在解决过剩和短缺并存、大量需求外溢等突出问题。更好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深入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可鼓励主要商圏、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重点旅游景区和文体休闲场所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优化夜间公共交通组织和线路安排,推出主题鲜明的沉浸式夜游产品,开发一批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点亮一批夜间消费场景。还要发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积极作用,鼓励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引导传统百货店、体育场馆、老旧厂房转型,积极营造文旅消费氛围。
摘编自《经济日报》
【于安龙:作风建设必须一以贯之推进下去】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安龙指出,作为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力量强大、日益健壮,才能不断巩固自身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进而跳出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率。但是,跳出历史周期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当前,在中国共产党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中,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作风建设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党的作风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党的事业发展土壤、紧密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的实践工程。因此,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国之大者”为依据,以“最大的政治”为导向,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然而,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不停息,事业未有穷期。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决定了作风建设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举,而必须一以贯之推进下去。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的各种新期待、新需求,更要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走好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也就意味着,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而密切联系群众是永无完成之时、收官之日的。
摘编自《北京日报》
【路磊:法治有利于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土壤】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路磊表示,守诚信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独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在现代社会,要将诚实守信这一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社会现实,离不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规范和保障。法治通过其规范体系确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通过合理设定权利义务关系使各类社会主体的行为符合诚信的基本要求。我国不仅在民商法等传统法律部门确立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还在诸多具体民商事领域明确了相应规则,通过科学设定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对具有优势地位者提出更高的诚信要求,为相关主体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愈发多元化、复杂化,人际信任度下降、道德评价和道德权威力量弱化等成为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信任危机在不同领域日趋突出。而法治具有一致性、公开性、稳定性、统一性、易于理解性、明确性等特质,法律制度因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而能够在划定底线的意义上明确失信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失信认定标准、失信惩戒措施、失信修复程序等法律制度,在惩戒失信行为的同时,也起到了在社会上弘扬诚实守信风尚的作用,有利于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土壤。
摘编自《光明日报》
(光明网记者陈锐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