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11 09:45

  作者:闫 晓、刘东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

  养老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问题。社区是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加强社区治理创新,能够提升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医养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科学把握社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亿人,占总人口的22%。大部分老年人倾向于在熟悉、就近、方便的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具有生活共同体的鲜明特性,是广大老年人安居乐业的家园,也汇聚了老年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紧急救援等各类服务资源。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既契合老年人的生活、养老习惯,可以把服务送到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有效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养老互助社、养老大院等社区互助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推动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有机结合。

  目前,在我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这三种主要养老方式中,社区是连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纽带。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正是对社区这一纽带作用的准确把握。通过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者与专业养老机构合作等方式,将机构养老服务引入社区,把专业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庭,便于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支持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我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也存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社区设施和服务不完善、住房及楼宇环境适老化程度低等问题。积极应对这些问题,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设计、优化服务供给模式、建立更灵活的居民参与机制,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更高效的组织保障、更优质的服务支撑和更包容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养老需求。具体可在以下方面着力。

  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覆盖居住环境、出行设施、健康服务等多个维度,涉及养老服务主管部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不同服务主体。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就容易出现零散化、碎片化等问题,难以形成合力。社区治理创新通过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作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能够将不同服务主体凝聚起来,打造形成优势互补、衔接顺畅、协调有序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此,可聚焦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需求,采取“中心+站点”等方式,统筹现有资源支持建设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更完整、更紧密、更牢固,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加速涌现。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构建高效畅通的沟通渠道,能够及时精准掌握老年人的需求,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加强社区治理创新,通过健全便捷畅通的意见反馈机制、搭建多元高效的互动平台等,让老年人真正参与到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有利于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质增效。为此,可通过建立“长者议事会”“社区合伙人会议”等形式,因地制宜搭建社区与老年人的常态化交流平台,助力提供更多更精准的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等服务,让具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获得有温度、个性化的养老支持。同时,可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步建立动态变化、实时更新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奠定基础。

  营造老年友好型社区氛围。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不仅包括物理空间的适老化改造,更包括打造充满包容性、人文关怀的生活场景。社区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将尊老敬老爱老的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创新全过程,能够为营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积极氛围注入强劲动力,营造老年人与社区共生共融的良好生态。为此,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社区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对“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的宣传。鼓励社区自设老年教育学习点或与老年大学、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合作设立老年教育学习点,积极开展老年人休闲娱乐、健康知识、艺术审美、智能生活、家庭理财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有利于促进代际互动、邻里互助的社区活动,增强代际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