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樊吉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2025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四个全球倡议,为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全球治理倡议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国际担当
全球治理倡议是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和理论创新的重大飞跃,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创新发展。全球治理倡议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具体体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国际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0月明确提出了“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强调中国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全球治理倡议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制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发展新现实的重要努力。现存全球治理体制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这套处理国家间政治、安全、金融和经贸关系的体制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建立,曾经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时,仅有51个会员国,现在联合国已有193个会员国,原有治理架构的代表性显然已经无法适应世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全球性挑战增多的新形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25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占世界60%以上。毫无疑问,80年前建立的全球治理体制代表性和包容性都已经不够,不能反映经历深刻演变的国际经济力量对比,也不能塑造和适应新的经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进行了改革,二十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都是重要的进展,但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仍然前路漫漫。
全球治理倡议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应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新挑战的重要举措。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了人、财、物的跨国自由流动,让信息跨境传递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加便利。互联网技术革命性地改变了商贸往来方式,电商平台将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范围,电子支付方式更加便利经贸往来。铁路、航空、海运、公路、互联网和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球化的加速器。全球产业布局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日益形成,但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全球经济、贸易和金融治理改革势在必行。
非传统安全对现存全球治理体制构成新的压力。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暴恐事件频发,恐怖分子、恐怖组织以及其他非国家行为体成为很多国家的安全挑战,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许多国家政局动荡以及局部战争导致难民数量剧增,难民四处流散造成人道主义危机,这些跨境非传统安全问题更需要各国加强协调。人类活动对化石燃料无节制的消耗已造成全球加速变暖和气候急剧变化,全球地表温度持续上升,气候变化成为巨大风险。近年来流行病暴发频次显著增加,冲击诸多国家和民众的正常生活,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
新疆域的无序竞争正成为新兴安全挑战。科技进步将人、机构和国家的行动延展到深海、极地、外空、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的疆域,但新疆域并无既定规则,无序竞争正挑战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传统的互动方式,诸如利用网络手段攻击他国关键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不受约束的发展则可能带来伦理与道德风险等。各国都希望在新疆域抢占先机,争夺战略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新疆域已成各国博弈的竞技场,先发展再治理或者为了发展而拒绝治理,其潜在风险难以衡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安全紧密相关,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
应对全球治理新变化的中国方案与行动
全球治理倡议是回应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的中国方案。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与战争频发并持续外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旧弊未除,新弊丛生,个别国家却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这种霸权霸道霸凌行径进一步加重全球治理赤字,使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某些国家擅长对他国大谈“基于规则的秩序”,要求他国遵守国际规则,自身要么选择不遵守或者有选择遵守,要么肆意践踏规则,拒绝承担大国责任。更有甚者,某些国家不但规避现有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而且将他国对其的经贸、金融以及科技依赖武器化,对他国采取无底线、没边界的遏制、围堵、打压,从全球治理机制的建构者、维护者蜕变为现存治理机制的挑战者、颠覆者。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可能导致世界的“大分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正是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为与担当。主权平等是首要前提,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国际法治是根本保障,必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多边主义是基本路径,全球治理需要共商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以人为本是价值取向,各国人民是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服务于人民的需要,全球治理体系才能得到广泛支持。行动导向是重要原则,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兼顾当下和长远,要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不仅贡献了全球治理倡议,还贡献了丰厚的资源,采取了有效的行动。中国保持自身经济稳定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积极倡导并有力推动世界减贫事业,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抗疫合作;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核心地位,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改革,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作出重大贡献,积极推动国际热点问题降温;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新型多边融资机构;推动金砖国家历史性扩员,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提出“双碳”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承担大国责任;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国的发展惠及国际社会;中国也对新疆域治理提出倡议,诸如《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各国的责任,行胜于言,中国已经付诸实践,愿同各国一道,让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果更多更好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