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元文化汇为一体的长卷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多元文化汇为一体的长卷

来源:人民日报2025-10-18 09:36

  作者:郭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新疆大地上的6处世界文化遗产、9545处不可移动文物与45万多件可移动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数代文博工作者薪火相传,潜心阐释文明密码,让文化遗产成为滋养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2017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下,新疆考古制定了五年工作规划,梳理了主要的学术目标,考古工作进入系统全面和重点突出的新阶段。主动性的考古发掘得到大力的、持续的支持,相关课题被纳入“考古中国”的总体框架,“新疆早期文明综合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体系下新疆历史发展进程研究”“新疆多元宗教发展与中国化的考古研究”等课题取得了系统性的进步和突破。尤其是2018年开始,全国多家高校和考古机构参与到新疆的考古工作中,构建了“五湖四海”工作格局和“包罗万象”的研究格局。一大批中青年学者继承前辈学者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精神,前赴后继,艰辛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新疆早期文明综合研究”为课题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成果最为突出。首先是考古学文化体系初步建立,环东天山、天山北麓西段、阿勒泰地区、塔里木盆地东部等地区的文化面貌和编年相对清晰,文化源流和相互关系渐渐明确。塔里木盆地北缘发现了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天山南麓绿洲甚至沙漠腹地古河流沿线,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广泛分布的早期城址,为我们了解汉代西域三十六国的出现和发展历程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奇台石城子遗址考古对于深化新疆地区汉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考古人员通过6年多的系统勘探和发掘,确认其为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遗址作为军事要塞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城内依托北面和西面城墙建有子城,形制与汉代边城的规制一致。单一城门以及城墙上角楼、马面等附属设施的建造更是体现出显著的军事遗存性质。石城子遗址遗迹丰富、使用时间短、保存完好,城内遍布的建筑材料形制与装饰母题均与中原地区同时代出土遗物相同,具有中原文化因素鲜明的特征。

  石城子遗址考古发现与高昌故城附近“高昌壁”所属遗物及甘肃敦煌市悬泉置遗址、马圈湾遗址所出有关戊己校尉汉简资料结合,共同实证了两汉时期设立西域都护之后有效管辖西域军政事务的辉煌历史。

  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发掘,填补了库车地区春秋战国至元明时期考古发掘与研究的空白,深度展现了古代龟兹地区的文化习俗和社会生活,以及与中原地区存在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其作为新疆考古发掘原址展示利用的范例,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提供了有效经验。依托砖室墓群建设的新疆首座地下博物馆“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获得广泛好评。

  唐宋元时期的考古发现取得了重要进展。北庭和安西两个军政体系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对北庭故城遗址、奇台县唐朝墩遗址、乌鲁木齐乌拉泊古城、吐鲁番巴达木唐代高等级墓葬、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古城遗址、哈密拉甫却克古城和墓葬等一系列的工作,使以北庭都护府为核心的北庭体系渐渐清晰。2005年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启动实施“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对北庭故城等14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系统性保护加固。

  安西都护府的考古工作主要在城镇、关隘和烽燧方面取得突破,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文物证实其为唐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游奕所“沙堆烽”,戍边将士不断换防,大量中原文学作品和传统经典被带入西域。文学作品《游仙窟》为中国现存唯一的实物标本,爱情悲剧故事《韩朋赋》、习字教材《千字文》《孝经》等丰富了相关版本。

  围绕“新疆多元宗教发展与中国化的考古研究”课题开展的考古引人注目,苏巴什佛寺、莫尔寺、西旁景教寺院等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收获颇丰,为进一步阐释新疆自古以来多元宗教并存的格局和宗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生动扎实的资料。

  新疆博物馆建设快速发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克苏地区等的8个地州市级新馆相继竣工开馆,36个县市区级博物馆建设完成。目前,新疆现有各级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50家,构建了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龙头,地州市级博物馆为骨干,县市区级博物馆为基础,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布局。

  考古人通过扎实的考古和研究,为实证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供重要的考古支撑。

[ 责编:罗之颖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