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霍伟东;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陈若愚
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安。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这句话,既是对当前中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做出的最新判断,也是历史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未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念。中国巨轮,在风大浪急的大海中航行,逆风骤雨在所难免,但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未畏惧艰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一次次攻坚克难,造就一个个不平凡的成就。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安”的实践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畏深水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政治改革领域方面,坚决“老虎”、“苍蝇”一起打,明确了“要建立一种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制度体系”反腐战略目标,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应群众期盼,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经济改革领域方面,坚持让“看不见的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新动能与“老包袱”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文化建设方面,努力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守”和“变”、“中”和“外”的关系,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既面临着“顶风逆水、危机四伏”的新挑战,也面临着“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新机遇。
新挑战可以概括为国际国内两个转变:一是国际环境发生了转变,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改变。最为突出的是中美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美国一方面对中国采取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策略,另一方面对欧盟、北美、日韩等盟友采取更加自由的贸易措施,中国面临着霸权主义欺凌和边缘化的风险;美国阻挠中国高科技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活动,限制关键领域科学技术人员的交流活动,试图在科技上围剿中国,中国面临着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被边缘化的风险;二是国内环境发生了转变,过去以资源要素投入(劳动、资本、土地、环境)推进经济增长的模式亟需改变。最为突出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依靠传统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环境)推进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一方面需求侧的投资与消费结构性转换会引起经济增长的趋势性下滑,另一方面供给侧的传统产业改造缓慢,新兴产业尚未能够替代传统产业衰退留下的空间,中国经济增速面临下行的风险;依靠创新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存,中国经济面临着创新动力不足的风险。
“顶风逆水”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前行,“危机四伏”中“危”与“机”并存。尽管面临着国际国内新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有利元素和机遇。国际环境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其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增大,各类资本、各经济体都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中国仍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仍是一个具有巨大投资和创业活力的国家。在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的同时,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经济体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呼声也越发强烈,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有责任为发展中国家发声,有能力为世界经济发展发力,有意愿和决心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国内环境方面,中国经济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尽管经济增速下行,但中国已经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同时,中国人民对消费类别、品质、便利性的要求也超过以往,这种消费要求能够转化为对供给侧的刺激,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制度优势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虽然目前尚存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但中国的制度优势能够内生地缓解这一短板,中国的制度优势能够迅速调集资本技术等资源在关键领域和环节进行集中式创新,解决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等问题。
新华社曾发表宣言称“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就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就要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留下的问题。需要我们扛住经济下行压力的“逆风”和“危机”,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解决以往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不匹配问题;需要我们克服前进中的一道道技术“关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市场化应用,解决以往经济增长过程中长期锁定价值链低端的问题;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开顶风船”勇气和更多的“转危为安”具体举措将改革向前向深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经济制度环境,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活力,解决以往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要素供给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竞争不公平等体制改革滞后问题。
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就要化解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涌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顶住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倒流逆风”,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引导开放型国际经济体系构建,缓解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特别是美国)之间的摩擦;需要我们化解中国经济原有黄金增长红利(特别是人口红利、环境红利)消失的危机,大力集聚社会创新资源,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挖掘制度红利、技术红利等中国经济新增长红利,克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的问题;需要我们抑制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扩大的风险,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劳动人口就业质量,稳定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破解中国经济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中国这艘巨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必将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阅读
【破题“十四五”】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激发体制改革的新活力
【破题“十四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