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光明网专论】创新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光明网专论】创新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7-01-18 14: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创新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年度首访备受瞩目

作者: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 孙志明

2013年以来,中国外交在保持延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突出外交工作重点,积极运筹外交全局,外交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进一步增强。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的出访,充分展现了安邦睦邻、相契四海、广结善缘、修治天下的外交新风格、新理念。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的年度首访倍受关注:2013年首访俄罗斯、非洲,出席金砖国家峰会;2014年首访俄罗斯、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2015年首访巴基斯坦、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2016年首访沙特、埃及、伊朗三个中东国家……今年的首访选择了瑞士,充分说明瑞士以及欧洲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中瑞关系已经发展到了高水平、新阶段。

【光明网专论】创新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家简介】孙志明,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博士。主要从事大国关系、外交战略规划、国际危机研究。主要学术兼职: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理事。

  一、“瑞士制造”中的中国元素

提到瑞士,人们自然联想到瑞士手表。一百多年来,瑞士钟表行业不仅长期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主要份额,瑞士手表更是成了“高大上”的国际标准。如果说,瑞士机芯是瑞士手表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中瑞关系可以说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机芯”,带动着中欧两大经济体的“时针”,精准合作、稳健前行。瑞士是最早承认新中国并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也是欧洲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就到了欧洲,访欧的第一站就是瑞士。2015年,李克强总理再次访瑞。目前,中瑞两国已建立起20多个对话机制,涵盖的议题十分广泛。瑞士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是最早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2016年4月,在瑞士联邦主席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瑞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中瑞关系提升到了新的阶段。习近平主席此访,使两国元首在9个月内实现了互访,对于巩固政治互信、增进战略共识、创新务实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完善中瑞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化中瑞关系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必将成为中瑞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也必将对中欧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二、“欧洲屋脊”上的中国声音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在欧洲拥有独特的地位。其实欧洲的最高峰并不在瑞士,但瑞士却有“欧洲屋脊”之称,达沃斯就是阿尔卑斯山系海拔最高的小镇。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前身是创办于1971年的“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迄今整整三十年。习近平主席是第一位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的中国国家主席。论坛创办者、日内瓦大学教授克劳斯·施瓦布认为:“习主席的参与本身就与论坛的主题紧密相关,也体现了他是一位积极并负责任的世界领导。”被称为“世界经济风向标”的世界经济论坛之所以对中国领导人在论坛上发出中国声音高度期待,主要是因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经济已经站在了艰难抉择的“十字路口”。为此,论坛今年的主题定为“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3000多名政商界代表参会,规模创下了历届之最。在此背景下,中国领导人针对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和突出问题,系统分析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深层次原因,阐述中国主张、为世界经济把脉问诊“开药方”,对于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局、提振国际社会的信心必将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已进入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向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对于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世界花园”里的中国智慧

日内瓦是一座著名的国际城市,是200多个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欧洲总部所在地。著名的“万国宫”不仅是国际城市的象征,更是世界近现代史的见证地,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期间就将在这里发表主旨演讲、举行高级别会议,并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总部。中国是联合国事业坚定的支持者和维护者。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已访问多个联合国机构,并于2015年9月访问了联合国总部、出席了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正是那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当前,国际关系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点,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加剧了对抗,极端思想、恐怖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经济长期困顿进一步催生了保守主义、孤立主义思潮的回归,不少人甚至将当前的国际形势与两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形势进行类比,弥漫起极度的悲观情绪……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领导人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倡导各国摆脱结盟或对抗的窠臼,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平等相待、互商互谅,探索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具有包容性和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穆勒所说的那样:“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再次表明中国对联合国多边主义、对联合国机构工作和对联合国大家庭的支持”“当今世界正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到访联合国机构将给全世界传递一个信息: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国际社会才能战胜困难”。

访问之前,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引用了瑞士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施皮特勒的名言:“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习近平主席今年首访必将推动中瑞关系、中欧关系、中国同联合国的关系、中国同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迎来更好的发展!

[ 责编:周明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文化思想统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共享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机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