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京召开 聚焦人工智能2.0与教育信息化2.0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京召开 聚焦人工智能2.0与教育信息化2.0

2018-03-21 15:54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孙晓)3月18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赵沁平,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主席EugeneG.Kowch等中美两国教育科技界的专家出席,并围绕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京召开 聚焦人工智能2.0与教育信息化2.0

开幕式嘉宾合影

  开幕式上,董奇指出,要通过智慧教育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切实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政策制度系统变革,加快脑科学研究,为未来智慧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原动力。赵沁平院士在致辞中表示,虚拟现实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将在多媒体与计算机教学之后重新改造人们的学习方式。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潘云鹤分享了题为《人工智能2.0与教育的发展》的报告。报告提出,人工智能正在走向2.0,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人工智能2.0的关键技术已经应用在智能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2.0对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比如基于大数据智能的个性化教育、跨媒体学习、终身学习的智能支持等。我国的教育信息化需要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推进。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实施中,队伍的组织和人才的培育是两个关键因素。

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京召开 聚焦人工智能2.0与教育信息化2.0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讲话

  雷朝滋在《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报告中提到,要通过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努力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基本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设一个“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从而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钟秉林作题为《迎接网络教学新挑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未来将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冲击。网络教学要不断创完善,避免发展误区,着力提升网络课程质量,加强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承办,来自研究机构、学校和企业的800多名代表参会。此外,还特邀来自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美国自然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智慧教育、产教融合、中美教育交流合作等作精彩报告。

  据悉,本届大会还举办了“智能时代企业战略发展论坛”“产教融合与新技术集群突破论坛”“人工智能与教育论坛”“中美智能技术合作会议”等活动。本届大会还发布了《2018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这是继《2016中国基础教育地平线报告》《2017中国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之后,又一项凝聚了近百位职业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专家集体智慧的研究成果。

[责编:王营]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