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改革开放40年的方法论启示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改革开放40年的方法论启示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3-25 11: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张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走过的40载光辉历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将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行动指南。今天和40年前相比,改革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政策举措已经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即改革方法论值得特别关注。准确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大逻辑,既要从改革内容上汲取经验,更要关注改革历程和“怎么改”的问题,由此,必须科学把握推进改革的方法论。

  一、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40年来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演进

  1978年,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代表的改革家群体遵循“摸着石头过河”方法论,以农村改革为起点支持安徽、四川等地区率先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试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积累地区试点经验后向全国推广,成为“摸着石头过河”方法论的经典案例。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后,改革向城市推进,先后启动了国有企业、价格、财税、金融、计划等一系列试点试验。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随后审时度势向沿海、沿江乃至内地逐步推进对外开放。

  邓小平曾多次精辟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不可能在马列主义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没有任何现成的实践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必须靠敢闯敢试。在1992年著名的南巡讲话里,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

  1982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时,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运用“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论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落地。学习时报《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披露,当时的正定县委县政府根据习近平同志意见,选择里双店公社搞“大包干”试点,开创了河北全省“大包干”的先河,实现公社农业产值和社员人均收入双提升,奠定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论体现的是一种渐进改革思维,通过分区域、分领域的试点试验进行试错,尊重人民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强调从干中学、在学中干,有效降低了改革的信息成本和风险,调动了改革主体的积极性。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得到了海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提出,以试点复制推广为内核的改革方法论是中国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秘钥。德国学者韩博天将改革试点推广视为中国特色决策模式,以小范围反复试错避免重大决策失误。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认为,中央与地方在政策试点互动中相互学习,最终优化政策执行,确保改革成效。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方法论逐渐由“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演进。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所谓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指的是由中央统筹规划部署改革方略,同时鼓励地方和人民群众自主探索改革的路径与具体政策举措。新时代改革方法论的基本操作模式是,中央授权地方开展改革试点,取得试点经验后纳入顶层设计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以试点的方式推动改革一方面可以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搁置争议、寻求共识,广泛调动各层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革,寻求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试点,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推动全局性改革起到了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等,一项项重大改革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外围到核心、从增量到存量积极稳妥推进,“凡改必试”已经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进展顺利,分散了社会风险,减少了决策阻力,降低了治理成本,形成了示范效应。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