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首页> 理论频道> 会议快讯 > 正文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11-16 18: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2018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指数在沪发布

  光明网讯(记者 李贝)2018年11月1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暨2018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发布会”在沪举行。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休闲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列入监测研究对象的全国36座重点城市的休闲化水平持续稳步提高,同时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领先、西部崛起、中部洼地”的典型特征,客观反应了各地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整体发展水平看,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在内的总计36座城市,休闲化水平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稳居前三,这是自2011年以来连续第8年位居排行榜前三位。

  从城市间比较看,北京第一,拉萨最低,评价分值相差6.40倍,但是与8年前7.64倍相比,差距在缩小。列入观察的宁波、青岛和大连等计划单列市的排名高于大部分省会城市。

  从区域格局看,一方面,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明显,位居前十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其中东部城市7个,中部1个,西部2个;另一方面,“东部领先、西部崛起、中部洼地”成为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格局。近年来,西部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整体均值高于中部,区域内部发展的协调度优于中部。对此,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课题组首席专家楼嘉军教授指出,在西部崛起政策的支持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西部城市休闲化水平的整体崛起,对于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和谐,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城市休闲化指数44个指标、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看,经济与产业发展方面,上海、北京、重庆、深圳、广州排名前五;交通设施与安全方面,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重庆排名前五;休闲服务与接待方面,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排名前五;休闲空间与环境方面,广州、上海、深圳、南京、北京排名前五;休闲生活与消费方面,上海、北京、杭州、广州、长沙排名前五。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城市在各分指标评价中占据绝对优势,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等城市表现突出,而中部地区的长沙在休闲消费维度方面则比较抢眼。

  对报告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各个城市内部休闲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特征明显。如北京,总分排名第一,但空气质量单项指标排名32位;又如重庆,总分排名第五,但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单项指标排名32位;再以长沙为例,总分排名是15位,但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排名却高居36个城市首位。楼嘉军教授指出,解决好城市休闲化各指标之间的均衡性与充分性问题,补齐发展的短板,将助推中国城市休闲化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从城市休闲化发展趋势看,自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休闲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以来,中国城市休闲化水平整体提升明显,通过休闲化发展推动宜居城市建设,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已成为各城市的共同追求。可以预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中国城市休闲化水平将会在高质量发展、均衡性充分性发展方面增速提质,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城市高品质生活。从发展实践看,城市休闲功能的全面优化与完善,生态休闲环境的持续改善,将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城市重点推进的民生任务。目前多个城市开展了休闲空间的更新与改造、社区休闲设施的配套与文化的营造等提升居民美好生活的举措,正在加速推进全域休闲向纵深发展。楼嘉军教授指出,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满足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未来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路径将会从“商旅文融合”模式转向“商娱文体居一体化”模式,这是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本次论坛围绕“新时代:休闲与旅游”主题,对新时代休闲新热点与新趋势、新时代旅游新动向与新业态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全国重点高校、政府智库、政府机关、行业企业的2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关链接: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城市休闲化发展创造市民高品质生活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