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首页> 理论频道> 会议快讯 > 正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12-28 17: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李贝)2018年12月23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行政改革四十年回顾与前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编办原副主任王峰发表主旨演讲,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执行局主席魏礼群主持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演讲,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克勤主持专题演讲。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现场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致辞

  李金华在致辞中指出,在几天前党中央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为未来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行政改革是整个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方面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次论坛既是总结40年行政改革经验、探讨新时代行政改革方向和路径的研讨会,也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研讨会,具有特殊意义。我国40年行政改革的伟大成就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了政府管理模式由适应计划经向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从单纯的精简机构到政府职能的转变;三是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

  李金华强调,我们既要充分肯定40年行政改革的成就,也要看到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要更好发挥智库功能,进一步加强行政改革问题研究。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二要全面深入总结行政改革40年的历程和经验。三要加强对行政改革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行政改革基本理论问题和社会关注、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四要深化对世界公共行政经验的研究。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致辞

  何毅亭代表陈希校(院)长、代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委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新时代继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作出战略部署。这次论坛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重要交流机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四十年来我国行政改革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围绕和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相结合,坚持总体循序渐进与关键领域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与学习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相结合,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

  何毅亭说,新时代我们必须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力度向更深层次推进行政改革。新时代行政改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必须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统筹推进,必须走中国特色行政改革之路。

  何毅亭指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坚持办会宗旨,全面履行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公共外交、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办好国家高端智库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在为党中央建言献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在新时代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优势,锐意进取,形成更多更高质量成果,成为行政改革领域高水平智库,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发表主旨演讲

  马建堂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四十年的行政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一是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二是政府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三是政府管理方式持续创新;四是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五是行政权力运行日趋规范。四十年的行政改革已实现了从单纯的精简机构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了由服务于计划经济的政府管理向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政府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向全行业管理、由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为主的转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把行政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正确处理好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了顶层设计与先行先试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各方面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套,确保了改革的方向正确、节奏适当、风险可控、人民满意。

  马建堂强调,新时代行政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推进行政改革。一是要坚定方向,牢牢把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二是要守正出新,更加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三是要蹄疾步稳,全面落实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各项部署;四要依法行政,大力提升行政法治水平;五是要乘势而上,努力建设数字政府。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执行局主席魏礼群主持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演讲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发表主旨演讲

  彭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讲到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在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再次指出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会议的新精神。2018年,党中央在改革方面实际上也打了“三大攻坚战”,一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二是创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三是建立现代化的市场体系。我们在这些方面还面临多项改革任务。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对下一步的改革开放充满了信心。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编办原副主任王峰发表主旨演讲

  王峰认为,四十年的行政改革实践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转变职能,二是改革机构,三是划分职责,四是精简人员编制,其中最应关注的是转变政府职能。纵观四十年的改革,关键是要把握五条:一是始终把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放在首位;二是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三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四是始终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五是始终坚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推进改革。新时代行政改革还是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协同推进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同时在具体改革的着力点上要根据变化的情况做新的考虑。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克勤主持专题演讲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刘旭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锋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袁维海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周志忍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述存研究员,天津市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办党组书记、主任赵宏伟,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教授等专家围绕“四十年行政改革历程和经验”“新时代深化行政改革思路和举措”“网络社会时代政府治理”等三个主题发表精彩演讲。

  来自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政协、部分省(区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论坛。与会人员对本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论坛主题重大、内容丰富、研讨深入,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观点和有价值的建议。《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学习时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导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等境内外10多家主流媒体对论坛进行了采访报道。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