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
傅梦孜著
时事出版社
2019年3月版
作者简介
傅梦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籍贯:湖南岳阳
教育背景:武汉大学(本硕博)
担任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会、中华美国学会、太平洋学会常务理事,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武汉大学边海院、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等。
主要从事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问题、海洋治理、“一带一路”等研究,著有《世界直接投资——发展、理论与现实》一书,并主编《亚太战略场》、《美国思想库及对华政策倾向》、《反恐背景下的美国全球战略》、《中美战略关系新论》、《世界大变局》等著作,在各类学术期刊及主流媒体发表相关文章百余篇。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融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历史学等学科于一体、具有开创性的学术研究著作。本书选择“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问题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命题。“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宏大倡议,其漫长的建设过程将是十分复杂的,沿途遇到的世情、域情、国情各不相同,对其建设过程必然会发生难以精准预测的影响。
本书建立了有益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跨学科研究等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问题进行的探索,不仅能推动该课题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 录
第一章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历史映像
第一节 相关概念溯源
一、作为标志性交易媒介的丝绸
二、古代丝绸之路
三、古代西域及其地理范围
第二节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
一、古代丝绸之路的发端
二、古代丝绸之路主要路线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特殊性
第三节 丝绸之路断续的历史时空背景
一、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
二、古代丝绸之路被中断的缘由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历史的必然
第一节 “一带一路”的框架构建
一、倡议的提出
二、内涵及外延
三、六大走廊
四、海上通道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现实性
一、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延续
二、中国日益扩大的实力与辐射力
三、区域、内外平衡发展的巨大潜力
四、新型全球化呈现新动力
第三节 案例比较:“一带一路”与新丝路计划
第三章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内生动力
第一节 超大规模经济的外溢效应
一、规模经济优势
二、超大规模经济的形成
三、超大规模经济必然产生外溢效应
四、产能外溢:空间与限度
第二节 价值链的延伸与攀升效应
一、价值链
二、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
三、中国攀升价值链形成全球联动
第三节 通道适切性与区位导向
一、地缘经济需求
二、走廊的适切性
三、通道辐射型的区位导向
第四节 基础设施短缺与建设的长程性
一、基础设施效用
二、基础设施短缺
三、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性
第四章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适应与磨合
第一节 国际政治经济影响
一、理念建立的初始
二、政经溢出效应
第二节 国际政治语境变迁
一、美国态度的变化
二、日本态度的调整
三、西方政治语境的反复性
第三节 政治期望、顾虑与制约
一、选举政治的期望与局限
二、领土主权争执与安全顾虑
三、对路线替代与货运分流的担忧
四、非政府组织介入
五、共建伙伴缺失的制约
六、投融资约束
第四节 合作潜力与可能的冲突
一、战略对接与对冲
二、利益平衡与冲突
三、相互依存与过度依赖
第五章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性: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与建设特征
一、风险认知
二、项目特征
第二节 总体性风险
一、战略性风险
二、整体性与长远性风险:民族因素视角
第三节 具体风险与评估
一、政治层面
二、经济层面
三、安全层面
四、社会层面
五、外交层面
六、实施层面
第四节 风险演变与管理
一、风险演变
二、风险的可控性
三、风控能力与风险观
第六章对持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第一节 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点
一、“先手”与急所
二、主方向与主骨干
三、节奏与展开
第二节 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建议
一、建立一种内需扩大的经济
二、做好中国外交话语的传播
三、通道建设与产能合作并进
四、与第三方共建
五、保障重点工程
六、投融资跟进与风险对冲
七、推动建立司法仲裁机制
八、维护海外利益
九、保持对话持久性
十、维护双边、多边机制
第七章结论
一、世界地缘经济格局将出现嬗变
二、超越历史:中国寻求新的认同
三、确定与变化的未来
四、基本结论
余 论 五年历程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