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5-22 17: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 孟威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追溯亚洲文明历史成就,描绘文明交流互鉴的美丽图景,面向发展和未来,阐明了中国的文明观,把握亚洲人民对建设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的期待,明确提出了夯实亚洲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4点主张。

  文明需要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推动文明交往互鉴走向深入,必将使亚洲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必将使人类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缤纷绚丽。

  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是文明发展的尺度。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上经贸交往的互通有无,到新时代“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等合作建设的开展,亚洲各国为实现互通发展,战胜了挑战,克服困难和艰险。文明交融促进了亚洲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民族的原始闭关状态,亚洲人民借此开阔了眼界、建立了友谊、收获了富足。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建构的文明互动中,东方文化也与西方文化包容共进,不断迈向人类进步新阶段。“光明来自东方”这句古希腊谚语正是对东西文明交融成果生动而诗意的说明。

  恩格斯曾经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文明的内涵需要实践来丰富,文明的视野需要实践来拓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文明展现出光鲜亮丽的时代背景。但与此同时,政治经贸格局变革不定,存在摩擦、动荡和多变的可能性。在多元文明的差异之下,各方需求不尽相同,各类机制协调不尽如人意。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平台渠道,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合作网络,正是以多种形式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创新之举。

  媒体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要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力桥梁。近年来,中国媒体主动扩大合作,创新对外传播, 就规模、渠道、总量和对象范围而言,传播语种多、受众面广、信息量大、覆盖环球,走势强劲,新科技形态亮点频现、成绩斐然。中国媒体与亚洲媒体互通有无,把更多精彩的亚洲优秀节目、作品面向全球传播, 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独特贡献。

  然而,受西方话语主导的旧有格局和框架语境影响,加之语言沟通、媒体话语能力构建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对外交流和传播的质量水平仍需提升。破解困局,谋求文明多样化发展的有利环境,中国媒体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主动做好对外传播,一方面打造文化精品,讲好中国故事,诠释好华夏文明的生存理念、处世之道和精神气质,另一方面以产品、论坛等多种方式扩大合作,联通中国话语的独特性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学会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用中国语言讲世界故事,创造内涵深刻、充满活力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传播更“接地气”。这是中华民族文明延展的客观必然,也是中国作为和平发展大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推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应有的责任担负。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