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战“疫”说理】在“大考”中彰显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战“疫”说理】在“大考”中彰显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2-24 17: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颜晓峰

  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能力在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受到考验。今年以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成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抗疫工作全局提出的疫情防控总判断总方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新年伊始、新春佳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爆发、席卷湖北、蔓延各地。疫情防控是一次综合性的大考,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多,封闭隔离措施广泛采用,医疗防护投入大幅增长,防控持续时间长。同时,恰逢春运和春节期间,人员高度流动,控制疫情的难度极大。特别是数以万计的病例接续集中爆发,带来了及时诊治的极大困难,大量正常的生产与消费、贸易与流通、产业与事业、教育与娱乐等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党中央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和事实为依据,作出及时准确的决断。疫情爆发快、扩散快,波及各地、危及民众,战胜疫情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发动一场总体战,进行一场阻击战。需要全国一盘棋的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需要集中统一、高度权威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20年,我国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开局之战、开年大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对大考,必须坚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优势。依靠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我们就一定能闯过这一关、打赢这一战,夺取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也就可以更从容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相信这次决战不仅能全面检验、全面锤炼党和国家抗击重大风险的能力,也将大大增强战胜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的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这次抗击疫情重大风险挑战,首次整体使用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判断和决策,清楚表明了这场斗争的严峻程度和严重性质,更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

  这次疫情防控不是仅靠调动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灾就能平息的。每个人,包括新冠肺炎患者都是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和战斗者,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和许多行业的工作者,不仅要在当地坚守疫情防控一线阵地,还要随时准备奔赴武汉和湖北抗击疫情主战场,必须进行一场人民战争。这次疫情防控不是单靠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防控机构、医务工作人员就能完成的,从中央到地方、从华中到全国、从党政机关到社区乡村,都要紧急动员、全面布局,必须组织一场总体战。这次疫情防控不是仅仅盯住医治确诊病例就能取胜的,最艰巨的任务是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必须展开一场阻击战。

  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究其实质,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在疫情防控这样一种特殊的战争行动中的战略凝练和战略实施。人民战争是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的战略运用,表现为紧紧依靠人民战胜重大疫情。总体战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的战略运用,表现为调动各地和军队数万名医务人员源源不断开往一线救治,持续调配全国医疗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运送支援疫情重镇,等等。阻击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显著优势的战略运用,阻击战不仅是依靠医疗科技阻止疫情蔓延,更重要是依靠民族团结奋斗精神构筑阻击战的铜墙铁壁。伟大民族精神是贯通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精气神,是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力量源泉。我们看到,为防止感染,尽可能多的人们要宅在家里。但很多行业和岗位的人员,如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物资供应、网络电信、公安消防、医疗卫生、保安快递等,必须冒着感染风险,在岗在位,保证社会正常运行、满足生活必需。许多企业、组织、个人、海外华人,纷纷捐钱捐物,竭尽全力提供救援物资。最为可敬最为可爱的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义无反顾冲向疫区;他们是无畏的救援者,不顾安危抢救重症;他们是虔诚的守护者,高度风险不离岗位。数千名医护人员感染,数名医护人员感染医治无效,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是我们的白衣天使,是我们的时代楷模。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