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享家】以高水平、高质量对外开放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以高水平、高质量对外开放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2-29 16: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肖汉平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在重庆、武汉和南京分别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11月14日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一、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在要求,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我们发挥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分工机会,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成为拥有14亿美元以上GDP的超大规模经济体。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战略旨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结果。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做好“双循环”是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在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推动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时代对外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坚持引资、引技和引智并举。要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之配合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RCEP签署,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11月15日RCEP正式签署协定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时代。当前,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重大开放新举措密集推出,自贸试验区“雁阵”格局进一步形成。

  近些年来,以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一带一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代表的新的对外开放模式正在由点向面推广。当前自贸试验区是全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这些放开的领域绝大部分都在全国放开,带动了全国的对外开放,提升了全国对外开放度和透明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力度持续提高,从而使中国顺应比较优势、不断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分享了全球化红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生产要素红利尚未完全释放,在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下,传统开放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探索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迫在眉睫。这些都要求我们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相匹配的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之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只有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才能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容应对挑战,不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能力。

  三、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内陆开放高地

  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发展,是经济发展理论和中外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始终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命运与共的大趋势,把“开放”纳入新发展理念,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强调“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开启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系列开放市场的举措纷纷落地,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形成新格局。

  长江经济带横贯中国东、中、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最早实施对外开放的地区,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在对外开放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上看,从长三角到中上游,对外开放水平存在明显梯度落差。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明确提出:“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江经济带不仅要继续提高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还要通过贸易创新发展,培育更多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升内陆和沿边对外开放的水平。在提高开放水平同时,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未雨绸缪,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以有效应对全球经贸格局新变化引发的潜在经济、产业和金融风险。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未来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沿江省市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各自定位,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

  四、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动力深化制度型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内在要求,在新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自贸区建设基本完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全方位布局,构建起“东中西协调、南北兼顾、江海陆边联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一轮扩容彰显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坚定决心。

  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内在要求。自由贸易试验区应重点围绕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行制度创新,在对外开放压力测试、探索国际经贸新规则、有效防控风险等方面先行先试,全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同时为中国参与FTA双边多边谈判和WTO改革提出“中国方案”。目前自贸试验区已经累计有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和推广,自上海设立第一个全国性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长江经济带已经设立了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自由贸易区各自在探索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规则和制度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长江经济带理应做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和先行者,探索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中行之有效对外开放规则和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为我国在新一轮开放中处理好发展与开放、政府与市场、中国与世界三大关系开展规则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探索者。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完善自由贸易区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国际合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在世界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复杂体系中,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的阶段,推动我国从过去的渐进、被动、单向式的开放走向全面、主动、多边式的开放,从以引进来为主、融入全球价值链,到以“走出去”的重塑全球价值链的过程。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使其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为全球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还可以带动中国中高端产品出口和价值链重塑。

  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在国内的主要交汇地带。“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将中国分散的开放节点串联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网络。“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共同构成了中国向东向西双向开放的战略机遇。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都在积极探索有效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范式。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和战略节点的重庆,正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连接大西北、中亚及欧洲地区,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经济和贸易合作。在2020年长江经济带南京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扩大投资和贸易,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无疑将改变过去主要面向环太平洋和欧美发达国家的沿海开放格局,强化面向东南亚地区、南亚次大陆和中亚地区的对外开放方向,深化与东盟的交流合作。

  千年丝路,跨越古今。漫长岁月里,这条古老通道上的不同民族、文化、文明相遇交融、相互滋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串联以及“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内陆、沿海都能快速联系国际市场,推动沿海与内陆之间经济进一步整合。在新的历史时代,“一带一路”有助于拓展我国经济活动空间,释放内陆开放潜力、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同时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