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钟鸿钧:让科技向善成为数字社会的共同准则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钟鸿钧:让科技向善成为数字社会的共同准则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2-05 10: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钟鸿钧:让科技向善成为数字社会的共同准则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民间外交、土壤质量安全底线、数字人民币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钟鸿钧:让科技向善成为数字社会的共同准则】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钟鸿钧表示,去年以来,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老龄群体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扫描二维码等,导致无法正常参加社会活动。这提醒我们,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也应适时适景放慢脚步,等等那些已经或正在被数字时代边缘化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更多便利,保障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利。多个部委要求各地要提升数字技术应用等适老化水平及无障碍普及率。对此,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都推出了适老版的健康码。“粤康码”通过与身份证的结合,能够有效解决疫情背景下健康防疫和老人出行的矛盾。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科技向善其实可以很简单,不仅要学会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数字化时代,不是遇到问题就想着推出一款新产品、一项新功能,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既能减少开发成本,又能有效解决问题。如果说疫情初期,防疫效率是优先追求,想要借力数字技术加强疫情防控水平的话,在疫情防控机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理应将公共服务和治理的便利性和公平性纳入视野,并调高其优先级。通过科技提升民众福利,让科技向善成为数字社会的共同准则,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

  摘编自《光明日报》

  【林宝: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目标贯穿始终】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宝认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一项长期战略安排,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应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目标贯穿始终,统筹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确保这一战略顺利实施。首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措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措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使各项举措更加有的放矢。要强化创新驱动,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努力以创新来对冲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各种不平衡问题,要特别关注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影响,因地制宜,分类精准施策;等等。最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有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影响的深远性,加强前瞻性和战略性思维。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超:民间外交要继续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担当作为】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表示,我国民间外交自觉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灵活多样、渠道多、覆盖广等优势,与官方外交互为补充,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搭建起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友谊之桥。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民间外交日益成为稳定国家关系、传播人民友谊、促进务实合作、开展文明对话的重要渠道和宽广舞台。新征程上,民间外交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努力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具体来说,一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广泛参与多领域外交;二要坚持相互尊重,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三要联结中国与世界,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四要坚持开放包容,沟通民心民意;五要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人民日报》

  【周友亚、易志坚:出“重拳”亮“快剑”,守住土壤质量安全底线】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周友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易志坚指出,土壤是维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土壤环境质量关系到民生福祉、生态安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打好净土保卫战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土壤污染成因多、易累积、难恢复,面对土壤污染环境违法事件我们要敢于出“重拳”、亮“快剑”,守住土壤质量安全底线。第一,坚持求真务实,筑牢思想根基,加强制度和能力建设,摒弃形式主义。第二,以科学实践观和知行合一观为指导,加大政策解读,强化理论指导,杜绝教条主义。第三,以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源头控制,注重综合施策,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第四,发挥整体系统观引领作用,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强化协同治理。推进多部门联动。加大资金支持,提高农业农村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中的管理优势。第五,以全民行动观为指导,推动全民参与,守住一方净土。应建立重点行业企业土壤环境、违法信息和从业单位技术服务能力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董希淼:数字人民币将解构并重构我国货币与支付体系】

  董希淼指出,从2014年着手研发工作到2020年进行公开测试,中国版的法定数字货币即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这既是货币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数字人民币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解构并重构我国货币与支付体系。一是提供币值稳定、无限法偿的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将有助于规范货币交易行为,节约社会成本,使现代金融和经济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数字人民币发行后,拒收现金行为或将减少。二是增强货币与支付体系公平性和普惠性。作为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打破支付壁垒,在全部所支持的银行和支付工具间实现流通;使用数字人民币不用绑定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还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使用,使用场景和范围更广。三是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数字人民币中心化管理、“可控匿名”等特性,在保护用户信息和隐私安全的同时,将支付活动置于有效管理之下,交易数据留存金融管理部门,解决现金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打击洗钱和反腐败等,有助于金融风险监测和防控。此外,我国较早启动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如果在法定数字货币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加强数字货币研发、监管等方面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数字货币服务全球,也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钟鸿钧:让科技向善成为数字社会的共同准则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