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许中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许中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3-15 10: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许中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知识产权、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工业技术创新、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脱贫攻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许中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许中缘指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有效保护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加强立法统筹。当前,应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之间的协调性。二是强化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当前,可以根据知识产权不同类型来健全知识产权分类执法体系,规范知识产权执法流程和标准,提高执法效能,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三是提高司法保护的有效性。要继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审判公信力。四是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应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相关数据运用,以技术优化升级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五是提升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主动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谈判协商,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促进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

  【沈传亮:年轻干部要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沈传亮表示,2021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年轻干部必须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三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一体学习、一体领悟,感受其中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要结合党的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认真学习体悟。优良传统作风形成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又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要在历史、现实、未来的贯通中发挥其固本培元的强大作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置于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中、置于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谱系中,深刻体会党的建设的创新品格。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钦:精准施策有效提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钦认为,有效提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三条路径,首先是强化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工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能力。可采取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应用基础研究招标等多种方式,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协同作用,强化在应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并配套相关财税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和机构对行业中的技术难点和共性关键技术从基础研究的角度进行探索。其次是分类组织共性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工业技术创新的协同能力。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可以就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共性技术创新活动,采取分类的组织形式。最后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工业技术创新的扩散能力。需深化科技成果权属、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切实贯通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完善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的双提升,有效释放科技成果转化的网络效应。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元春:正确看待今年的GDP增长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刘元春指出,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这是在去年2.3%经济增速基础上,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退以及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所制定的一个宏观调控目标。这个调控目标体现了几点:一是底线原则,“6%以上”是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常态运行,把好基本盘的基本增长速度。同时,它也体现出系统性原则。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维持在6%以上,这个水平是能够保证我们各个市场主体相对平稳健康运转的数据,也是我们开好头、起好步的一个很重要的、扎实的数据。二是为什么要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目标,而不是一个确定的参数,原因在于我们今年依然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以及目前整个经济增长复苏的基础不扎实,因此也不易给出过于确切的数据。三是现在要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来进行中国经济的整体布局,因此我们就不能够简单地按照经济单一指标来宏观治理,必须要给予其他宏观治理目标一个很好的空间,这样才能够使我们有更多的力量,通过创新、改革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设定GDP增长目标的底线是为了经济高质量、多元化发展目标更好达成。四是今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与明年能很好地衔接。这样我们的整个经济调控就有保有压,能够具有连续性和可控性,能够按照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进行布局。

  摘编自《北京日报》

  【雷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表示,脱贫攻坚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组织开展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和人民军队等都积极行动。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热情参与,“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脱贫攻坚如期取得全面胜利的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具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动员力,才能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

许中缘: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