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给青年学生讲好党史故事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如何给青年学生讲好党史故事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4-19 16: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许昕(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对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讲好党史故事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从把握党史故事学习教育的重点、凸显党史故事的深度、传递党史故事的温度三个方面着手,讲好党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

  旗帜鲜明地传承红色基因,把握党史故事学习教育的重点

  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讲好党史故事是党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党史故事学习教育要借助于党的英雄人物、典型事件、革命文物、革命精神等,吸引、打动、感召学生,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一点要旗帜鲜明地亮出,毫不含糊地贯彻执行。

  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自己对党史有科学的研究、客观的评价,才能向学生输送正确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百年风云激荡,党带领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获得了亿万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决彻底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严斥断章取义、哗众取宠、造谣中伤的卑劣行径,正本清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讲党史故事的目的是传承红色基因,“历史”是内容,“故事”是形式,“育人”是目的,不能重“故事”轻“育人”,错把形式当成目的,故事讲得热闹,学生听得开心,但忘记了目的,这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此,讲党史故事要精心设计,让形式为内容添彩,让内容为目的服务,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严谨细致、善于引导,凸显党史故事的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学党史讲党史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而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我们要立足党史故事的真实性,从细节着手,注重总结和引导,凸显故事背后的理论性,提升故事的深度。

  要保证真实。党史故事不同于一般故事,真实性是党史故事的前提和价值源泉,只有真实才经得起细节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我们要遵循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占有第一手资料,多方考证、互相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客观公正地讲好党史故事,既不夸大取得的功绩,也不回避曾走过的弯路,用历史的真实回应质疑、展示成果。同时,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用唯心主义取代唯物辩证法,披着学术的外衣以偏概全,歪曲历史。

  要注重细节。细节是历史的脉络,最能说服人。从时间的角度看,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容易感知到的是生动的细节,但缺乏对当下事件纵深性的认识;对于久远的历史,我们多的是概括和总结,缺少的是细节的支撑,容易使历史变得模糊不清,只能远远看到一个轮廓,给戏说和谎言留下了空间,也容易使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停留在表层,难以提炼出史料背后的智慧。因此,我们要注重细节,通过历史的横断面,摸清事件的脉络肌理,凸显党史故事的深度。同时,要把细节放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衡量,从整体的角度把握细节,不能碎片化研究和解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要善于引导。“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青年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主题讨论、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或在春风化雨中润物无声,或在思维碰撞中火花闪现,让青年学生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真情互动、形式多样,传递党史故事的温度

  党史故事本身是有温度的。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党带领人民从“上有风雨之摧淋,下有狂涛之荡激”到国富民强、安享太平,历史的长河中,有革命先烈“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悲壮豪迈、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坚定不移、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喜悦、有嫦娥探月与蛟龙出海等成就的自豪……历史远去,精神永存,这些鲜活的事迹、滚烫的精神,凝聚着青春的共鸣、智慧的启迪和信仰的感召,内化为党史长卷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连接了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

  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假装的感情空有其表,无论语言多动听、辞藻多华丽、手段多先进,都不能触动人心。要把党史讲的有温度,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沉浸到党史中,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走访等方式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厚植爱党情感,把党史的“党”字摆在首位,放入心里。

  丰富教学方式,让党史故事“升温”。党史故事和其它故事相比,有一定的严肃性,容易让青年学生产生距离感。我们可以用手机课堂、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方式调动课堂气氛,用故事会、辩论赛、实地调研等方式延伸课堂,用活泼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党史故事“燃起来”,用漫画、微电影、文创等符合青年性格特点的方式让党史故事“活起来”。同时也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防止过分追求形式导致内容“空心化”。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和青年朋友一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本课题为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HE3008)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