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刘鑫: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刘鑫: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4-26 09: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刘鑫: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洲数字经济发展、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鑫: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刘鑫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等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日益融合,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逐步凸显。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方面尤其需要加强立法,使知识产权规则与时俱进,更好满足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仅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完善相关规则,需要适应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要求,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系统治理能力。要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变革进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体现平等、开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注重提炼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并进行国际化表达,增强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议题议程设置能力,提高在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

  【韩振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点】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韩振峰认为,由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现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关键:一是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要科学谋划好二者有效衔接的顶层设计。二是政策保障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在制定和完善政策时注重兼容性、协调性和持续性,使二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无缝对接、相得益彰。三是工作机制有效衔接。应延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好措施,使之更好地运用到乡村振兴上来。四是重大举措有效衔接。在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应继续贯彻实施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方法措施,使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五是产业优势有效衔接。必须把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发挥适合本地发展特色的产业优势,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六是帮扶机制有效衔接。可继续延续对口帮扶这一好的做法和经验,努力实现原有帮扶机制的有效转化和衔接。

  摘编自《经济日报》

  【吴毅君、张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厚重的软实力】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吴毅君、张洁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厚重的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之源、坚实根基与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自信之源。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且从未间断过的中华文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大量不朽作品,共同谱写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就辉煌、影响深远,铸就了我们今天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特色鲜明,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文化表现形态,既有着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着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丰厚滋养。

  摘编自《光明日报》

  【葛天任:中非合作为非洲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加速器】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葛天任认为,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也凸显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客观上加速了非洲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而中非数字经济合作为非洲与世界接轨提供了加速器,一是中非战略对接加速数字丝路建设,二是中国投资援建非洲基础设施,极大加强了非洲经济增长动力。不过当前非洲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核心问题,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将为解决这些问题“对症下药”。首先,中国将进一步加强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到2030年,非洲将有75%人口成为互联网用户,非洲数字基础设施缺口凸显。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和非洲多国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相关领域发展。其次,中非“数字丝路”建设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非洲是遭受互联网病毒攻击的重点地区之一。因此,中非网络安全合作需要在法律、政策、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治理。最后,中非将加强合作逐步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71个非洲国家中,仅有南非、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等少数国家在数字丝路畅通度方面排名靠前。下一步,中非数字丝路建设有望持续拓展,不断扩增朋友圈。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伟: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郑伟表示,《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改革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三” ,即调整一个结构、增强两种共济、实现三项“纳入”、扩展三类“支付”。 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此次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回归本源,互助共济。此次改革调整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的结构,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较好解决医保基金因个人账户占比过高导致的碎片割裂问题,有利于增强医保基金的风险保障功能,回归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的本源。其次,有利于大小互补,家社协同。此次改革不仅增强了统筹基金“大共济”的保障力度,而且创新实施了个人账户“小共济”的保障机制,有利于大小共济相互补充,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保障。再次,有利于战略购买,三医联动。此次改革通过做大统筹基金并把门诊纳入共济保障,有利于更好发挥医保基金的战略购买作用,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便利群众基层就医,推进三医联动。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刘鑫: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