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享家】一季度开局良好,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一季度开局良好,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4-26 15: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释放强劲信号。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等其他主要指标也都呈现两位数的增长。这些特征事实进一步表明,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在疫情冲击犹在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底子厚、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展现了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长期稳定的发展潜力。

  18.3%的经济增速,是中国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增长率。这一方面有上年较低基数、员工就地过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非常态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经济稳定恢复态势持续巩固的使然。而后者,则是实现两位数增速的主导因素。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实施宏观政策科学精准,“六稳”“六保”坚决有力,为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提供了可靠保障,推动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因此,对一季度开局良好要辩证地看,既要看到非常态因素的影响,更要看到错综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砥砺前行的发展势头。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全部18个类别商品零售额增速均超过10%。疫情期间迅猛发展的网上销售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9个百分点,比2020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5.4%。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餐饮、线下消费等较快恢复,3月份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增长达到0.9%,月度规模从2020年以来首次高于2019年同期,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2.2%,两年平均增长4.5%,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回升,消费市场加快复苏,超出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对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拉动作用。

  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发挥。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2.9%。其中,随着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市场主体活力逐步增强,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0%,两年平均增长1.7%;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加大,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比2019年同期增长4.7%,两年平均增长2.3%,基础设施投资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以上;社会领域投资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9.6%。投资向好支撑因素增多,投资稳定恢复的增长态势持续巩固,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动能快速成长: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1.2%,两年平均增长12.3%,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快于全部投资7个百分点。智能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倍、1.1倍和73.6%,两年平均增速都超过两位数。质量效益稳步提高: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9倍,两年平均增长31.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总额达到了1690亿元。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

  一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为全年经济走出疫情阴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世界经济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提振全球复苏信心。当然,也必须看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比如,制造业投资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餐饮、旅游、出行等行业恢复到正常状态尚需时日,小微企业增长仍然偏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国内一些企业的成本压力,等等。这些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挑战,都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逐一积极应对和化解。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是没有任何改变的,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是有基础有条件的。接下来,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精准施策,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就一定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勠力同心完成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