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法治建设、“大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教育绿色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周佑勇:法治建设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周佑勇指出,民之所向,政之所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需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法治的生命线。需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更加平等、有效地实现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基本政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再次,人民对法治建设的参与程度,影响着法治发展的进程及其广度和深度。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之中的创造伟力,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
【张智等:深刻领会“大思政课”的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水静、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东坡指出,讲好“大思政课”,首先要有“大视野”,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善于将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看待。其次,讲好“大思政课”还要有“大情怀”。今天的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包括思政课老师在内的广大教师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无论是“梦之队”还是“筑梦人”,都要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此外,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还要凸显“大格局”。这种“大格局”体现在,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应走出授课“舒适区”,让思政课的理论教育、精神塑造和价值引领与悠久的历史贯通起来、与辉煌的文明联系起来、与鲜活的实践互动起来、与伟大的成就呼应起来,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和信心,激活青年学生放飞青春梦想的斗志和豪情。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维国:学史崇德,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维国认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学史崇德,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一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明大德”的力量。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二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守公德”的力量。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严私德”的力量。学习老一辈革命家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廉洁修身的道德操守,做到防微杜渐,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
摘编自《经济日报》
【唐冉:实现教育科研成果“四个转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唐冉指出,高质量教育科研成果的完整生产链不仅是创新理论的过程,更是将成果实现“四个转化”的过程,这也是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以加强教育现代化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归宿,将成果转化为教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是采用“团队作战”的组织模式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建立“旋转门”制度、建立顺畅的成果对接机制,将成果转化为决策,提出高质量政策建议。三是坚守政治底线、树立法治思维,批判性地构建教育价值秩序,在反思中质疑、验证教育制度和规范,将成果转化为制度,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四是通过探索形成多样的研究成果、聚焦民情民意、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将成果转化为舆论,营造高质量发展氛围。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孟筱:立足生命的原点,推动教育绿色发展】
孟筱认为,绿色发展蕴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关系和谐、健康快乐的要义。因此,教育应立足于生命的原点,丰富和拓展每一个生命内涵,提升教育的幸福品质,需明晰以下几点。第一,教育绿色发展的价值导向:发挥文化育人价值。要打造先进的教育文化体系,强化德育规范教育,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充分挖掘教育的延伸功能,重视教育的教化、学校的教化价值。第二,教育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五育并举”为重要抓手,以促进学生自然、自主、自觉发展为重要方式,以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目的,努力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第三,教育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倡导绿色健康的教育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体现绿色教育理念,并通过绿色知识体系、绿色课程体系等的构建,培养学生绿色健康的学习方式。第四,教育绿色发展的关键难点:以评价改革推动教育改革,指向综合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改善终结性评价、重视发展性评价。把考试和评价方法从表征性分数机制转向综合性内容机制上来,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并构建以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