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引导青年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引导青年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5-28 18: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许昕(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求,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青年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主阵地,理应主动亮剑,从思想、理论、实践三个维度入手,引导青年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推动党史教育向纵深发展。

  思想维度: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蒙以养正,圣功也。”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缺乏警惕性和斗争意识,社会阅历尚浅,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时期,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缺乏辨别力。加之历史虚无主义极具隐蔽性和迷惑性,青年学生容易掉以轻心甚至被误导而不自知。高校不是象牙塔,也不是桃花源,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清醒的理论判断,以唯物史观和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增强学生的警惕性和辨别力,学史明理,学史崇德。

  历史虚无主义表现形式多样,有的利用青年学生的好奇心,打着“解密”的幌子任意歪曲历史;有的利用青年学生历史知识相对欠缺的弱点,披着学术的外衣,夸大细节,随意想象,诋毁英雄人物;有的利用青年学生在娱乐活动中防范性降低的特点,恶意炒作,将严肃的历史事件庸俗化;有的利用青年学生社会阅历浅、辨别力弱的特点,将现实与历史任意勾连,误导民意;有的基于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利用大数据、信息匹配等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设置思维陷阱,扰乱视听。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无论形式如何,历史虚无主义本质都是以歪曲历史为手段,抹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解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涤荡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破坏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反党反社会主义,阻碍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企图。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绝不是学术问题也不是文化问题,更不是某些人的无心之举,而是需要严肃对待的政治问题。认识到这一点,青年学生才能提高警惕性和防范性,坚定不移地高举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旗帜。

  理论维度:用唯物史观反驳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论调

  直面问题。历史虚无主义极具蛊惑性、欺骗性,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理论上的困惑、对复杂社会现实的错误判断,甚至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提问,不回避尖锐的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增强理论针对性,在理论交锋中拨云见日、明辨是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于一些和课堂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的一拒了之,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通过答疑解惑关心和帮助学生,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其次要鼓励学生提问,理越辩越明,马克思主义就是在不断和错误理论的交锋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也会在思考和论辩中去伪存真、提升理论水平。最后要主动找问题,利用课堂、新媒体、社会实践等平台,结合调研、讨论等方式,做到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一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早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讲透理论。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首先要善用小切口讲大道理,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边破边立,引导问题向纵深发展,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揭露其反人民的真面目,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唯物史观。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入手,比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性,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用辩证、发展的思维分析历史,将历史人物和事件放在当时的条件和背景下科学评价,深刻理解唯物史观,提升理论水平。

  用好史料。“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功绩,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质疑和否认的。历史的真实性不容篡改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历史虚无主义采用任何手段,客观现实都不会改变。思政课教师要用好百年党史史料,强化细节,提升对史料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增强对史料运用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结合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新媒体,采用视频、绘画、歌曲等青年人喜爱的方式把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红色精神的崇高伟大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历史虚无主义不攻自破。

  实践维度:用实际行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敢于亮剑。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在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和投降主义者歪曲中华文明,打击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美化侵略,毛泽东参与撰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揭露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正确看待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改革开放初期,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全盘否定毛泽东企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中央出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给予明确的回击;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大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理性思考”的旗号鼓吹全盘西化,邓小平明确指出,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进入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借助互联网新媒介散布反动言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并指出了方法和重点。思政课教师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毫不含糊地亮剑出击,引导青年学生学史力行,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落到实处。

  善于亮剑。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用活的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在风云激荡的百年历史岁月中,“半条被子”诉说着军民鱼水情深,“朱德扁担”诠释了党和人民同甘共苦,渣滓洞记录着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铭刻了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这些红色资源,从不同的侧面记录着真实的历史,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锐利武器。同时,要展示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用新的历史和成绩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在党的带领下,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航空航天领域成绩傲人,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抗疫大战惊心动魄,风雨来袭时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畏担当……这些成绩举世瞩目,扎扎实实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任何历史虚无主义者都无法抹杀和否认的。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衅,思政课教师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亮剑出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本课题为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HE3008)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