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韩一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室主任);韩亭辉(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2916亿斤),较2020年增加了296.7万吨(59.3亿斤),增长2.1%。其中小麦产量13434万吨(2687亿斤),较2020年增加258.9万吨(51.8亿斤),增长2.0%。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为26438千公顷(39657万亩),较2020年增加265.5千公顷(398.2万亩),增长1.0%,扭转了连续五年的下滑势头。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2911千公顷(34367万亩),比2020年增加200.2千公顷(300.4万亩),增长0.9%。今年全国夏粮单产为5515.7公斤/公顷(367.7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57.4公斤/公顷(3.8公斤/亩),增长1.1%,实现了连续3年增长。其中小麦单产5863.4公斤/公顷(390.9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62.3公斤/公顷(4.2公斤/亩),增长1.1%。
总体来看,2021年夏粮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单产稳步提高,夏粮喜获丰收。在粮食产业已步入高产、优质协调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增加的空间较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的难度加大、在较高单产水平上进一步突破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难度较高,今年夏粮的丰收再次证明我国粮食产业依旧保持着潜力大、韧性足的势头,这是气候条件利好、土壤墒情适宜与国家多环节发力、面积单产两手紧抓的共同结果。
在稳定并提高播种面积方面,一是用好用足耕地资源: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逐级落实生产任务,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构筑起组织和制度方面的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作用: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释放稳粮保供的重要信号;同时继续巩固对实际种粮农户的种粮补贴,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推进粮食产销对接、推行订单生产,多措并举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三是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平衡粮食种植与生态环境恢复,引导种粮农户合理种植。
在挖掘粮食单产潜力方面,一是种业的科技创新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单产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遗传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农技农艺结合优势:使粮食生产各个环节互相衔接、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良种优势、提高粮食机械化生产的联合作业融合度和集成度。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在关键农时季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明确抓好粮食生产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职责分工,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环环紧扣、一招不落,打出粮食生产“组合拳”,积极主动抗灾应变,主动抗逆确保夏粮丰收。
夏粮丰收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增强了信心,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粮食安全及粮食产业发展依旧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我国粮食生产方式必须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契合,这对现有的粮食生产方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粮食进一步增产带来了新的约束。二是我国粮食生产正处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现代资本密集型生产模式过渡期,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涨;人工、土地、机械作业作为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上涨,粮食生产总成本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粮食产值的增长速度,导致我国种粮收益不断降低,影响了粮农种粮和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长期来看这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潜力的发挥。三是粮食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将不断提高,粮食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压力。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流行态势,世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单边主义盛行,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这也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更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提升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切实做到居安思危。
随着夏粮颗粒归仓,秋粮播种也进入尾声。预计今年秋粮播种面积 12.9 亿亩以上,比上年有所增加,秋粮整体长势良好,有望再获丰收。但仍需看到,我国粮食生产依然面临着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极端天气偏多、病虫害暴发等不确定因素,最终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还要继续“过五关斩六将”。要及时总结夏粮丰收经验,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毫不松懈地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