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挥公共外交作用 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发挥公共外交作用 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8-25 17:4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唐青叶(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壮举,中国的扶贫成就与经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蔓延,贫困仍是阻碍各国发展的短板,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执政和社会治理的共同目标之一。因此,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对国际交流有着重大意义,这样的故事易于被接受和理解、易于引起共鸣和认同,能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度了解和借鉴中国的扶贫经验,为治理全球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公共产品。更重要的是,中国扶贫故事的对外传播能推动与世界各国政治和学术话语融合,也使得中国贫困治理话语成为全球贫困治理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据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全方位、立体化地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公共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外交方式已成为政府间外交行为的重要补充,也是各国政府用以影响他国公众、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中国公共外交的任务是讲好中国今天多彩鲜活的故事,向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目前,在多元化的公共外交手段助力下,中国扶贫故事的国际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外籍友华人士借助新媒体平台自发助力中国扶贫

  中国的脱贫奇迹引起越来越多外籍人士的兴趣,他们通过自身体验和实践来了解真实的中国,并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扶贫故事。如YouTube博主Daniel Dumbrill(丹尼尔·邓布尔)于2021年1月发布了一条关于“中国贫困在消除,美国贫困在蔓延”的视频,视频对比了中美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并对几则美国的涉华广告进行解构,认为美国先天的优越感以及美国媒体对华长期扭曲性的报道使美国无法接受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这一事实。来自英国的YouTube博主Jason长期深入中国偏远地区,拍摄了大量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视频,短视频《关于中国的谎言》展示了贵州贫困落后地区普通农民的生活,介绍了中国“旧城改造拆迁区”“赶集”以及当地的疫情控制情况。整个视频展示了贵州的风土民情,并以幽默讽刺的方式将BBC对中国的歪曲报道与中国偏远农村地区真实情况进行对比与解读,引发热议。另外,海外人士和媒体参与、中外联合制作的扶贫题材纪录片常常以小见大,真实、立体地还原出中国扶贫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例如由中国国际电视台与外籍专家Nadim合作的纪录片《村里来了个扶贫洋专员》、中国国际电视台与美国库恩基金会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脱贫攻坚》、英国导演柯文思(Malcolm Clarke)拍摄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等,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用宏大官方视角去叙述国家层面的成就,这些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中国变革故事的亲历者,将中国“脱贫攻坚”理念完整地传递给海外观众,融通中外叙事策略,实现了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国门为世界扶贫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05年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国际人道救援及减贫发展项目,惠及无数普通民众。该会目前在缅甸、尼泊尔、柬埔寨、巴基斯坦、老挝、蒙古国、埃塞俄比亚、苏丹、纳米比亚、乌干达等10多个国家开展了长期发展援助项目,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扬和认可。例如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为贫困家庭小学生提供免费餐食,为当地教育扶贫做出了贡献。又如2018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纳米比亚等非洲10多个国家开展的“国际爱心包裹项目”,通过捐赠基本学习用具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条件,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誉。

  消除贫困是一个全球性议题,其成就易于引起共鸣和认同。海外受众正积极主动关注中国扶贫的成就,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改变对外叙事方式,以友华国际人士为传播主体,邀请海外人士来华参观调研,让他们亲自感受中国的扶贫成果。另外,在中国政府支持和引导下,中国民间组织积极同国际组织合作,参与国际扶贫事务管理,实现中国机构的扶贫项目在联合国框架下落地。同时,通过召开国际扶贫经验交流论坛、中外扶贫青年峰会、设立国际扶贫贡献奖等形式主动设置国际扶贫议程,有助于扩大和提升中国在人类扶贫与发展事务中的话语权及影响力。

  当前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外交环境也日趋复杂,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中国公共外交实践,以中国扶贫故事为主题,对提升我国国际形象、赢得世界各国民众认同和支持具有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通过扶贫公共外交,搭建“民心相通”之桥,这样的故事可有效回应西方社会的质疑,更有利于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表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研究》编号20&ZD140)的部分成果。】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