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敏(上海财经大学讲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习近平主席在2022新年贺词中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包括物质性参数的考量,也涵括精神性参数的衡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积淀与文明特质是新时代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动力源泉。
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夯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实现现实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追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标。实现现实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充足的物质资料做基础,还需要富足的精神资源做补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把脱离群众作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始终关注人民的感性需求与切身利益,致力于实现让“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致力于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这也预示着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征程中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价值理念。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也将不断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主体性基础。
二、开创共享的精神特质构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持久的过程,也是不断开创与共享的过程。所谓持久的过程,其本质在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遵循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所谓不断开创的过程,其本质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独立自主,扎根中国实践走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所谓共享的过程,其本质在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世界最广大人民的联合,如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华儿女自古以来都保持着勇于创新、乐于分享的精神品格。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其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筑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丰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需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方略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指导作用。所谓天人合一,其本质意涵是在尊重事物规律的基础上重视事物之间的相互配合、生态发展。如习近平主席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生态兴则文明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新常态便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指南与重要经验总结。换言之,我们需始终注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价值理念,使其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生态内涵。
四、兼善天下的宽阔胸怀拓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泉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命运前途,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从世界变化大格局、从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坚持,这其中生成的兼善天下的宽阔胸怀拓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泉源。具体而言,一方面,兼善天下的宽阔胸怀始终以和平发展为遵循,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建设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始终以和平发展为理念,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国坚持。另一方面,兼善天下的宽阔胸怀以坚持开放的姿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学习的泉源。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并兼收并蓄地共享世界文明成果,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命运与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的大国姿态。如在近年来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在与世界人民风雨同舟、团结合作中书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也书写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