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高飞(浙江树人学院副研究员);陈新民(浙江树人学院副校长);金劲彪(浙江树人学院科研与社会合作处处长)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要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职业本科高校的建设,既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耦合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还是院校提高办学层次实现质量跃升的重要途径。专业群兼顾内部资源统整与外部产业协同,与职业本科大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借助其组建优化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技服务为依托,以组织革新为保障,有利于院校加强顶层设计、破除机制障碍并彰显自身特色。
突出改革特色
推动人才培养“提质”
专业群致力于打破传统界限,重视专业的关联性与要素的融通性,面向特定的产业链或服务领域,谋求共同作用以产生聚合力进而提升办学质量,从而既可以防止人才输出口径过窄、缺乏广泛适应性,又能够避免培养过程与行业需求错位、偏离类型教育的属性。职业本科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及方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群作为重要载体,在突破知识藩篱和提升教育水平方面可重点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突出复合型的人才定位。在迈向知识社会的背景下,前沿技术、先进产业和新型职业持续涌现,不断冲破原有工种和岗位的限制,从而急需大量一专多能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职业本科高校立足专业群,面向高端业态促成各专业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着眼于同一产业链条上多样岗位与不同场景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保障他们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交叉融合的技术技能以及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二是突出共享型的资源体系。围绕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方向,高校以专业群为纽带,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基地和师资共享。职业本科高校要积极推进专业群课程改革,不能简单地增加课程和延伸学制,而应采取集群或模块等创新方式重构课程秩序,实现基础理论、技术技能以及实训实习等内容的合理配置与相互融通。高校实习实训基地要在院系和校企之间实现互通共享,创设职场体验式学习情境,并符合本科专业教学、行业技术装备及职业能力培训的相关标准。高校教师队伍借助专业群,可以更有效地突破学历、职称及编制等方面的局限,采用联合聘任等灵活方式,着力吸纳行业中的专家能手加入大学的高水平建设,形成各类师资相互补充与高度整合的良好格局。
三是突出衔接型的发展层次。当前新兴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迅速崛起,为了解决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的关键问题,构建独立形态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职业本科高校作为贯通高职高专教育和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中间环节,依托专业群的构建,可以向学生展示更为完整的生产链或服务链,从而一方面更好地继承和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中高职学生的进阶提供更加顺畅的路径,另一方面在聚焦特定行业领域的同时,还能为学生奠定相对广泛的专业技术基础。这既拓展了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空间,又避免了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趋同。
加强平台建设
推动科技服务“增效”
专业群一方面重视内部要素的统整,改变知识间的割裂局面,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外部资源,对接并助力产业发展,从而成为职业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社会进步的有力支撑。专业群作为汇聚优势专业和特色学科的载体,不仅是职业本科高校培育在校生的重要依托,也有助于院校成为集技能培训、科技创新及技术服务于一身的综合平台。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高校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更充分地发挥集聚优势,实现产业链与岗位群的精准对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领域应覆盖岗前、在岗及轮岗等多种情况,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和送教入企等多种途径;培训内容需全面考虑专业核心素养、行业规范标准以及企业技术需求,从而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二是加强应用研发创新基地建设。与高职高专相比,职业本科高校还肩负着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任,并以重视成果转化而与基础研究相区别。科技创新有赖于坚实的学科基础,而学科专业的一体化发展已日渐成为本科院校的共识,专业群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专业群为桥梁,高校可以更好地拉近产业链与学科链的距离,更有力地凝聚师资力量、跨越知识边界并实现平台共享,促成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联合,为其发展不断注入动力源泉并产出高质量成果,从而以应用开发研究来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供给平台建设。职业本科高校应以专业群为切入点,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专业群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通过扩大辐射范围和引发联动现象,在协调内部要素的同时可以广泛吸纳龙头和骨干企业的加入,从而成为重要的技能技术积累中心。专业群因其行业特色和整合优势,能够增强高校与产业的匹配度,通过更为高效地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更有针对性地实现产品研发、更加顺畅地推进应用成果转化,从而既能助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益提升,也有利于大学彰显职业属性和改进教育水平。
增强组织变革
赋能职业本科“活力”
职业本科高校作为一种新的类型,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保持特色与生机,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专业群致力于突破传统管理束缚,以其为依托,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建设中动能匮乏、效率低下、成效不显著等问题。职业本科高校以专业群为切入点,有利于将面向应用、服务行业的特点贯穿于大学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整体式变革而不限于简单化调整或局部性增减。
一是增强组织目标的创新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相应地,组织目标也应以突出类型特色、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高校与产业的对接不再是个体的零星行为而是组织的全面推进,不再是松散化的校企结合而是制度化的共同参与,不再只是被动地承接任务而是主动地谋求创新。专业群的集群式发展思路,着眼于大学整体能力建设,有助于校内外各方利益相关者更新观念、达成共识并将追求卓越转变为自觉行动,进而促成双向介入、资源共享以及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是增强组织架构的灵活性。专业群可以打破科层管理相对僵化的局限,促使高校进一步提升效能和释放活力。一方面有利于重构传统组织,以群建院打破院系边界,改变各专业分属不同二级学院的状态,通过专业群的组织实体化将领域相近、技术相通和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汇聚整合,进而有效促成全校知识、人员、资金、设备及平台等要素的合理调配与流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创立新型机构,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联动,职业本科高校还应更积极地新建一系列机构,如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以及统筹全校专业群发展的协调委员会等,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新兴、特色及优势产业发展。
三是增强组织运行的开放性。专业群对内可以凝聚分散化的专业影响,对外能够解决教育供给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这都有助于高校更主动地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本科高校应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育规律、行业需求及院校特色建立起完善的专业评估、重组及统筹体系;健全共同治理机制,立足专业群激发各界的主动性,引导校企双方在人员配置、任务安排及权责分配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强化利益协调机制,依靠专业群凝聚各方力量,既遵循大学普遍的组织规范又尊重合作方的合理诉求,在深度合作中激发潜能,促成自身的高水平发展。
(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应用型高校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2021GH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集聚效应的生成机理及测算模型研究”(21YJA88001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