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深刻认识科技伦理治理

来源:学习时报2022-05-16 10:04

  作者: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从一定程度上说,当代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人类面对新科技社会冲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决定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因此,科技伦理治理是关乎全局的大事,仅仅从规范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这一角度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名副其实的科技时代,科技的影响深入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21世纪以来更是开始深度作用于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由于当代科技的惊人威力,高新科技失控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灾难。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不仅成为第一生产力,更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各个国家一改放任学术自行发展的传统,转向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引导、支持和规范,主动将科技发展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结合起来,力图使当代科技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某些科技领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与此同时,我国将面临诸多全新的科技伦理问题,没有经验可循,如果处理不慎有可能阻碍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科技国际合作的维护。科技伦理问题是典型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治理。不可否认,目前我们在科技伦理治理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形象的角度深刻认识伦理问题的重要性,负责任地开展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同时积极参与科技伦理治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国家公共治理和社会秩序稳定。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事件演变情况看,对与多数人切身利益相关的新科技应用导致的各种问题,如许多平台对算法的不合理应用带来的“算法歧视”、老年群体运用信息技术存在障碍等,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某些科技伦理问题如生物识别信息、数据隐私等,更是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必须审慎地加以处理和应对。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更快更好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信息通信技术(ICT)等高新科技,出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人能须臾脱离高新科技的影响;二是高新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科技风险随之增加且很多难以预测。科技创新活动一旦脱靶,将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甚至巨大灾难。为此,我们需努力控制有关科技伦理问题的出现,避免其负面效应带来的治理被动局面。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相应地,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层出不穷,需紧跟高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高风险领域和高风险问题的清单。总的来说,可以从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和高敏感伦理价值两个角度,全面认识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根据目前科技发展和应用的状况,易触发科技伦理争议的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至少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如胚胎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等;医学科技领域,如器官移植、安乐死、辅助生殖技术等;合成生物学领域,如生物工程、生物计算机、生物反应器等;生态学领域,如物种灭绝、动物保护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如AI失业(机器人导致的失业)、算法操纵等;大数据技术领域,如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电子监控等;互联网技术领域,如网络暴力等;电子游戏技术领域,如游戏沉迷、低俗文化等;环境科技领域,如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人类增强技术领域,如“聪明药”、外骨骼等;实验室技术领域,如实验动物权利、学术诚信等。显然,类似名单还可以增加,重要的是,新科技前沿可能触发的科技伦理治理问题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需要科技伦理专业研究者持续性地发掘。

  根据既有的科技伦理治理经验,对科技发展高度敏感的伦理价值至少包括:利益,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损害某些群体的切身利益或某种社会利益;生命,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威胁某些群体,或不必要地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公正,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或者产生某种歧视;尊重,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伤害某些群体的尊严、信仰和传统,或伤害生命本身的尊严;自由,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不必要地束缚某些群体的自由;信任,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导致公众的不信任,或者导致大家不公开、不透明的指责;安全,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有损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显然,类似名单还可以增加,重要的是,上述列举并不代表排序,因为对科技发展高度敏感的各种伦理价值在具体伦理治理语境中的重要性排序并不相同。

  总之,准确认清当前的科技伦理治理问题,一是尽量地避免遗漏,二是对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发出警示。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