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文化价值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文化价值

  作者:刘阳扬(苏州大学文学院)

  从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历程来看,科幻小说虽形式多样,但在内容方面始终关注社会的未来发展。1949年以来,随着持续不断的技术变革,科幻小说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表现未来的形式。从工业幻想、宇宙探险到环境保护、人文关怀,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在提供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对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进行畅想和艺术化呈现。

  表现工业建设图景

  1949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工业题材小说开始出现。在《乘风破浪》《百炼成钢》等作品中,林立的烟囱、冲天的高炉、忙碌的生产线工人成为“生产力”的象征,凝聚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想象。与此同时,科普事业受到重视,科幻小说创作数量不断增多。其中,对城市未来的美好想象、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大信心成为科幻小说集中展现的内容。

  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工业化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改造人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在于拓展人的感受范围,提高智力水平,改进人的身体体验和思维方式。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就表现了这一主题。小说中“未来市”先进、便捷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飘行车、直升机和小型火箭随处可见,在“魔术般的工厂”中,“人造淀粉车间”“人造蛋白质车间”“成型间”“仓库”应有尽有,利用二氧化碳、水等自然中的常见原料,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淀粉、蛋白质、油脂等日常所需的营养元素。

  鲁克的《海底渔厂》《海上的黑牡丹》《潜水捕鱼记》等小说则集中描写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海底渔厂》描写了一座全自动养殖工厂,采用超声波探测鱼群,并直接送往车间运输带,由自动化机器完成清洗、切分和烹调过程,最后直接制成鱼类罐头。《海上的黑牡丹》描写了通过自动钻探设备获得海底石油,将石油通过输送管道直接送到岸上。叶永烈的《石油蛋白》则设想利用微生物获取石油中的蛋白质,加工成奶粉、蛋糕等食物。

  通过科技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表现出当代科幻作家对工业化建设的信心和期盼。科幻小说对发达的生产线、合理的分工方式、高超的产业技术的描绘,表现出对便利、富足的生活的向往。

  关注生态建设

  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是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写作的重要题材。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是很多当代科幻小说家关注的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叶永烈、刘兴诗等作家在作品中表现了他们的思考。

  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中的“未来市”采用环保材料建造房屋,“又轻又富有弹性,不怕地震”,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气垫船”和“飘行车”,依靠喷气发动机来运行。刘兴诗笔下的“游牧城”描写了便于迁徙的游牧小镇,由泡沫塑料制成的房子自带喷气动力,可以随着生活需要随意移动。

  在当代科幻小说中,工业生产多使用天然能源,生产线的运行主要依靠太阳能、微生物和细菌。一帜《烟海蔗林》里的甘蔗园利用日光电池制糖,肖建亨《蔬菜工厂》描写了利用太阳能加快植物生长速度,刘兴诗《蓝色列车》中的“海底牧场”则使用灯光培育水草以饲养牲畜。

  21世纪之后,刘慈欣在其小说中也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设想。他的《中国太阳》探讨科技发展对保护生态的作用。在小说中,中国建造了一面平行于地球轨道的巨大镜子,通过反射阳光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主人公水娃参与了这个项目,成为“镜面农夫”,并最终驾驶“中国太阳”进行星际探索。刘慈欣的《圆圆的肥皂泡》同样关注环保主题。小说将孩童的梦想、两代人的奋斗和青年的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主人公圆圆利用名为“飞液”的超级表面活性剂,创造出包裹着海洋湿气的巨大肥皂泡,将降雨带到了中国的西北。“肥皂泡”这一充满童趣的构想,寄托着作者对科学技术的美好期盼。

  表达人文关怀

  科幻小说有描写宇宙探险的传统。儒勒·凡尔纳就曾用充满科技元素的旅行故事将主人公带往月球。1949年之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家对科技和宇宙具有浓厚兴趣,创作了大量描写宇宙探险的作品。

  郑文光以星际探索为主题创作了多部作品。他在1954年创作的《从地球到火星》,以儿童视角展现中国科技建设的蓬勃朝气。小说发表后影响很大,甚至引发了读者观测火星的热潮。随后,他的《火星建设者》描写以中国人为代表的火星建设者,在荒无人烟的火星规划城市建设,期望把火星建成人类的第二个家园。火星建设者遭遇了瘟疫、核爆炸、风暴等种种磨难,但坚定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最终,建设者完成了火星探险,建造起一座座现代化城市。而在《飞向人马座》《战神的后裔》等作品中,郑文光更是将丰富的天文知识和探险故事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超星爆发、宇宙风暴等自然奇观,也呈现出青年探索宇宙、追求梦想的激情与活力。

  除了描写宇宙探险外,科幻小说也关注人类文明的存续,表现人性力量的张扬。2019年,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深受观众欢迎。《流浪地球》大获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宏大浩渺的星际旅程,还在于其展现出了中国传统的家国文化与故土情怀。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抒发上,《流浪地球》把家园、城市、地球并置,从父子之情、民族之情到人类之情,表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

  科幻小说是为了满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面对技术变革,如何想象和构建未来世界,是科幻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苏恩文把科幻小说的这一特性称为一种“诗性”,即通过“认知性”和“陌生化”的结合,提供给读者别样的阅读感受。科幻小说赋予科学知识文学趣味,并在文本层面上建构起一种指向现实和未来的审美特征。因此,科幻小说虽然采用的是幻想的形式,但与现实密切相关。金涛认为,虽然科幻小说的时空观念超出了普通小说的限制,但“这一切都不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虽然这种反映可以说是变形了的”。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密切关注工业建设、生态保护、宇宙探索、人类生存、道德伦理等现实问题,以艺术形式探讨严肃宏大的主题,启发读者反思当下,展望未来,具有深广的文化价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研究”(18CZW048)阶段性成果)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