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王小鸿:“小火慢炖”做好统战理论研究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王小鸿:“小火慢炖”做好统战理论研究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9-05 17:19

  从接触到深耕,从研究到教学,在统战理论的领域里,王小鸿求知若渴、笔耕不辍,她相信,坚持用“小火慢炖”的功夫做研究,终能有所收获。

  王小鸿是理工科出身,进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后她初次接触统战工作并与之“结缘”。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王小鸿很快迷上了统战专业,“统一战线涉及面广,内容鲜活,有很多内容值得创新发展,越研究越觉得这个是一个富矿,可待开发的资源非常丰富”。延续了理工科学习时一丝不苟的思维逻辑和科研精神,王小鸿在统战理论研究上严谨求实,将统一战线作为一门科学去钻研,持续深耕。面对这门涉及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众多专业的博大精深的学问,她始终求知若渴、孜孜不倦。“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碗水”,为了将统战理论研究透、讲清楚,王小鸿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不断在研究中发现并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谈及研究历程中的心得体会,王小鸿说:“我认为是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做理论研究需要有做‘佛跳墙’的功夫,要扎扎实实做好基本功,功夫到了,效果自然就显现了。”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王小鸿潜心钻研,成果颇丰。她先后出版专著及参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马工程)科研课题,参与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等重要文献的起草工作,为促进相关决策的科学化发挥了智囊作用。她用时7年撰写的个人专著《多党合作思想史》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多党合作思想史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作为多党合作思想史的开创性作品,只有对不同历史时期下多党合作思想形成全面认识和把控,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在撰写过程中,王小鸿同时面临着“资料太多”和“资料太少”的挑战——一方面,她需要阅读海量的历史文献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则面临着党外人士资料匮乏的难题。为此,王小鸿一面夜以继日地阅读、整理,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一面在中央统战部等单位的帮助下,走访了许多党外人士,获取了生动鲜活的一手材料,为《多党合作思想史》增添了宝贵的素材。

  在理论研究中,王小鸿擅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普通民众与统一战线有何关联?王小鸿认为,统战工作说到底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我们要通过统一战线将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把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划分为十二个方面,最后一个是“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只要愿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人,我们都需要联合团结。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谁,都可以说是广义的需要联合、需要团结的对象。因此,统一战线并不是宏大、抽象的概念,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相关。(光明网记者 郝悦)

王小鸿:“小火慢炖”做好统战理论研究

  嘉宾简介:王小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统一战线学学科团队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统一战线高端智库专家。主要从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史、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参政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出版专著及参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专著《多党合作思想史》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多党合作思想史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主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民主党派史、党外代表人士如何提高履职能力、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