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实践新论·非凡十年】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中国方案,更是中国机遇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实践新论·非凡十年】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中国方案,更是中国机遇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9-05 17:56

  【文字实录】

  随着近年来全球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频发,洪涝等自然灾害强度增加,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变暖正在加速,这是当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发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不断升高。

  人类发展的脚步不能停止,但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地球越来越热,尽快找出兼顾发展和减排的办法是全人类的当务之急。面对这个问题,中国在2020年向全世界表态: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如何理解碳中和,简单来说,就是一定时间内全社会直接或间接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总量,以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实现动态的“零排放”。中国作为全球发展重要的一份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也是我们主动要做的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定目标从来不是“画大饼”。近20年来,我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居全球首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比如说昔日的“沙漠之都”毛乌素沙漠如今化身一片绿洲,创造了让全世界瞩目的治沙奇迹。当前,我国森林蓄积量已经超过175亿立方米,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了92亿吨,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碳中和”可不是简单的到处种草种树,林草花木也不是种得越多越好。充分发挥科技和创新的作用,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创新减排之路,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责任,更是机遇。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个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和政策,并提出了具体的补贴政策。拿北京来说,一方面,拿出了“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奖励”,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兴建更多的“绿色工厂”;另一方面,要推进“腾退低效楼宇改造项目”,对老旧厂房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一建一退”两手抓,跑出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加速度。

  在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企业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分解”碳中和任务指标,并把企业的业务开展与碳排放紧紧结合在了一起。放眼全球,我国目前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方面都走在了前列,比如说光伏产业的规模和产能,都稳居全球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等光伏产品出口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锂电池、新能源汽车、风电等行业也发展起了一个又一个在技术领域领跑全球的企业。再看看我们身边,像智慧楼宇、智能交通这些已经渗透在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应用,都在为降碳减排发挥作用。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行动中,我们主动“接招”,化难题为机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作为承担大国责任的“行动派”,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并驾齐驱,且看中国答案!

  (出品人:杨谷;总策划:陈建栋;总监制:吴丛丛;策划:蒋正翔、施墨;监制:李澍、张晞;脚本:徐倩阳;制作:常世林;配音:李澍)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