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更好释放数据要素潜能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更好释放数据要素潜能

来源:人民日报2022-11-28 10:38

  作者:晓超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须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安全治理等方面入手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我国数字经济红利

  近日,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去年至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陆续有数据交易机构设立,在促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快速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庞大、复杂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蕴藏着巨大价值。数据早已和其他生产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对生产力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预计到2025年,我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8.6ZB(1个ZB约等于10万亿亿字节),约占全球的27.8%。如果将庞大的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必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制定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目的是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潜能,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但也要看到,相比于数据规模的迅猛扩张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我国数据制度体系仍然存在短板,须进一步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入手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

  要加快建立数据要素产权制度。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重要前提。要完成一笔数据交易,首先要为数据确权。区别于传统要素,数据具有可复制性、非排他性等特点,在同一数据上可能承载多方主体的数据权利,这为数据确权带来挑战。要尽快分类分级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等,使数据确权更精准,数据流动更通畅。

  要加快建立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只有推动数据要素流通起来、能够进行交易,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使数据要素向“资产”乃至“资本”转变。这需要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和监管规则体系,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激励更多主体参与数据要素市场。近期,通过对某科技企业持有的数据资产进行评估,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成功发放了1000万元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贷款,这一创新举措正是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的良好实践。做好数据流通交易这篇大文章,建立规范、科学、安全的市场规则,将进一步促进数据资源高效配置。

  同时,还要加快完善数据安全治理制度,破解制约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难题。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把必须管住的坚决管到位。此外,还要压实企业数据安全责任,促进政府、企业等携手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据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数据要素市场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发挥了重要的驱动作用。下一步,在提高数据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同时,要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让数据要素充分参与市场配置,释放数字经济红利。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