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代好青年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提升“政治三力”
首页> 理论频道> 焦点图推荐 > 正文

新时代好青年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提升“政治三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12-09 16:07

  作者:童卫丰(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百年奋斗史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新时代好青年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关键在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以“政治三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青年增强政治判断力,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决定着青年的价值判断能力。青年增强政治领悟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决定着青年的价值取舍能力。青年增强政治执行力,将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决定着青年的价值塑造能力。

  新时代好青年要从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提升“政治三力”。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的内核,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一条鲜明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无论是红船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还是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每一种精神都是中华文明的深沉积淀,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想信念,清晰勾勒出党的百年艰苦创业史,更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百年传承弘扬史。红色基因是最持久的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正是蕴含丰富红色基因、富有生机活力的有机体,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精神动力之源。首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新时代好青年成长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由历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共同续写的,见证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要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丰厚的育人元素内化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之钙”,引领广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方位积极投身党和人民的事业。其次,新时代好青年肩负着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使命,要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转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容体系,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动力,内化为新时代好青年的奋进动力,成为青年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中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武器。再次,要充分挖掘遍布中华大地的红色资源,将蕴含的红色基因转化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党员干部现场教学基地,以红色基因的传承坚定青年的价值判断、取舍能力,提升青年“政治三力”。

  新时代好青年要从讲好中国故事中提升“政治三力”。中国故事蕴含着红色基因的教育元素,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青年提升“政治三力”的重要一环,新时代好青年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首先,讲好“国”与“家”的故事。有国方有家,家是最小国,中国梦是每个青年的梦,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爱国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是矢志不渝的情怀。爱国情怀是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线,蕴含着家国同理、同构的丰富思想;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理想根脉和精神灯塔。青年要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其次,讲好“古”与“今”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青年成长的精神沃土,蕴含丰厚的理想信念基因,是全体青年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内圣外王”的精神标识、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历代青年的传承、弘扬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成为青年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支柱。从嫦娥奔月到载人航天,从愚公移山到修建红旗渠、塞罕坝造林,中国故事贯穿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始终为着更加美好生活而孜孜以求的奋斗,是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高度统一。再次,讲好“中”与“外”的故事。为世界谋大同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倡议,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支持全球共同抗疫,充分彰显了大国担当和人民情怀,极大增强了青年的民族自信心。中国故事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活”的素材,要由一代代青年接续传播和奋力续写。新时代好青年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全面、立体、真实地看待中国气派、中国担当,科学准确分析中外对比,牢记国之大者,增强“政治三力”。

  新时代好青年要从学习英雄先进事迹中提升“政治三力”。红色基因代代传,榜样示范引领是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都是党的红色基因的践行者和传承人。延安时期,我们党充分利用革命英雄人物和事迹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坚定青年革命理想信念,广大青年在革命英雄的感召下,学习英雄、学习模范、学习先进,各条战线纷纷涌现出模范和先进人物,成为延安时期青年成长的硬核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青少年“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时代造就英雄,英雄也是每个时代主题的化身,他们是党在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中华好儿女的杰出代表,都有着坚定的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从为人民服务的代表张思德,“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一生致力于让中华儿女吃饱吃好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把扶贫当“长征路”的时代楷模黄文秀,坚守“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还有数以千万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80后”“ 90后”“ 00后”青年“逆行者”,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间展示出坚定的政治领悟力,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展现政治鉴别力,以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展示出坚决的政治执行力。党的百年奋斗史正是英雄辈出的发展史,每一历史阶段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人生底色、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英雄人物的过程正是青年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新时代好青年要从英雄先进事迹的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夯实“政治三力”的信仰根基,勇担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研究”(22YJA710028)阶段性成果。】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