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

来源:辽宁日报2022-12-15 09:48

  作者:洪向华、李梦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以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引领发展方向

  新发展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理论成果。

  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相结合,科学回答了关于发展的方向、目的、动力、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方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升华,这五大发展理念既注重发展动力,又站稳人民立场;既秉承大局观、整体观,又坚持系统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又注重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总之,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理论结晶。

  新发展理念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和认识深化。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付出过惨痛代价,走过不少弯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科学判断,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等问题,及时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调整,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包括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每一个都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增添发展动力,推动增长动能转换;以协调发展治理区域失衡,加强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开放发展助力内外联动,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共享发展促进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稳步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科学的思路、科学的方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以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统筹发展全局

  整体性思维揭示的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关联性,新发展理念从整体性出发,着眼于发展全局的长远性和协调性。新发展理念的五大方面既包含不同内容,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关乎发展的系统性和深层次变革。

  新发展理念体现出着眼于发展全局的长远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具有内在联系且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应从相互关联的整体性视角认识发展理念、解决发展问题、重塑发展未来。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实践的思想指引,所包含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贯通、密不可分的,忽视或摒弃其中任何一个,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既有各自的内涵,更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切忌把五大发展理念割裂、孤立理解。要科学地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努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格局。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才能有效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劈波斩浪、开拓前进。

  新发展理念体现出着眼于发展全局的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绝不是只有经济指标这一项,这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指挥棒,强调发展的整体性,表明了发展是一个协同联动的过程,必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每个要素都是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偏重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唯有各方面各领域均衡发展、多方联动,才能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必须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发展全局中找准目标、找准路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加强整体谋划,善于算大账、长远账,要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焕发新气象、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以新发展理念的实践性确保发展取得成效

  新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要求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立足现实、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及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践要求,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解决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聚焦当前发展全局,致力缓解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绿色发展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聚焦生态环境现状,着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聚焦世界发展大势,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深刻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五大发展理念对准问题、纵深推进,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导人们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落实行动,确保取得实效。理念是实践的行动指南。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明确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仍旧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赢了脱贫攻坚的决胜战、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统筹发展的行动纲领、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才能不断赢得发展主动、取得长足发展。因此,党员干部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各方面各领域,落实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新辉煌。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