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承压前行 殊为不易

来源:经济日报2023-01-18 09:33

  作者:金观平

  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有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1万亿元,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事非经过不知难。2022年,我们战疫情、抗大灾、稳经济,闯难关、应变局、化危机,一步一个脚印承压前行。这样的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连续两年超过百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是在疫情反复冲击、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得来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回首2022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极不寻常的“V”型曲线。1月份至2月份主要指标明显回升,实现良好开局。但受国内外错综复杂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一度面临超预期下行压力,二季度前期明显下滑。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果断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最大限度形成稳经济合力,较快扭转了经济下滑,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两个重要指标是稳就业稳物价。2022年,我国以粮食、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提前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总体上看,虽然经济增速与年初预期目标存在差距,但其他多项指标都较好完成,特别是实现了稳就业稳物价,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表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逐步有序推进落实,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显效,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拉长时间维度,过去5年,我们经受住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实现年均5%以上增长,好于全球平均水平。特别是疫情暴发3年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有效应对了全球5波疫情冲击,在最大限度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实现经济年均增长4.5%左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于全球首位。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有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家等人力优势,只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就能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大国战略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加快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齐心协力、踔厉奋进,中国经济航船必将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