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来源:北京日报2023-02-27 10:01

  作者: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张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准确、深刻地阐述了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位居这六大关系之首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和系统观念,而且构成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方法论。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注重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以果敢的实践探索完善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谋划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要素,这就需要我们在科学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方向感、计划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国际贸易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变革,全球化与现代化相互交织,成为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深刻影响着世界和中国。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成立中国共产党,到伴随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到认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实行改革开放,这些都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如今,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联系空前紧密的当下,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更要牢牢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制定出体现时代性的规划和政策体系。

  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时,始终坚持实践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其中。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共同愿望,制定并落实《“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彻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这就启示我们要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集中群众智慧力量,充分发挥其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制定出富于创造性的规划和政策体系。

  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要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而是可以在探索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这也是我们党历来强调分析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理论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从新的实际出发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由此而言,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学会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制定出把握规律性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赢得复兴路上的历史主动。

  以果敢的实践探索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将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时代课题,这就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敢于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接力探索、善于在“无中生有”中开拓创新,以增强经验感、实效性,避免重蹈纸上谈兵、虚谈废务的历史覆辙。

  回顾历史可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是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实现的。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用计划来节制市场,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断强化计划经济体制;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沿着正确方向继续探索,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是在一次次大胆、果断、坚决、灵活的实践探索基础上,党团结带领人民“杀出一条血路”,初步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高扬历史主动精神和伟大斗争精神,以果敢的实践探索完善顶层设计,走出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长期以来,从“现代化=工业化”到“现代化=西方化”,人们在总结现代化规律时往往容易忽略其本质特征以及西方各国推进现代化的种种差异,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困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用“中国奇迹”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政治神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成就:每个国家都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就警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取得的成就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征程上还有越来越难以把握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越来越难以预料的新风险和新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深化发展,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实践和历史经验,也为新征程上继续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顶层设计以实践探索为基础,其优势在于牢牢把握前进方向、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实践探索以顶层设计为指导,其特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成功经验。这两者之间蕴含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战略与策略相结合、当下与未来相结合的重要方法论,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一对重大关系。一方面,我们要立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成功的实践探索,不断加强科学的顶层设计,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做好战略谋划、制度建设、政策安排等指导性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果敢的实践探索,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具体情况推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做好实际应用、克服困难、总结经验等探索性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如此一来,就能在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有计划的艰苦奋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