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3-07 08:30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这一分钟还打着镁光灯,难度可想而知。有的老师找来一群研究生头脑风暴;有的老师排练的时候紧张到走路顺拐;还有的老师每天对着树背稿子练体态,我们给他起外号叫啄木鸟……”

  你一定想不到,这段诙谐幽默、苦中带乐的分享,讲述者并不是娱乐明星或艺术工作者,而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教师、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2月17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团结奋进新征程 奋楫扬帆再出发”2023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发布启动仪式采取云连线方式举行,作为“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以下简称“铿锵有理”)的推介者之一,胡颖廉的这段话,引发现场广泛共鸣。

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胡颖廉和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在发布启动仪式上共同发布的“铿锵有理”,是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光明网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专题视频。13位党校教师以独特的青年视角,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生动鲜活的理论故事和“高颜值”的理论视频,推动广大青年与党的创新理论“共情”,打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力作。据悉,“铿锵有理”不仅是发布启动仪式上推介的唯一理论解读产品,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而且受到新媒体平台、理论界和青年网友的广泛好评,可谓“叫好”又“叫座”,成为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爆款”产品。

  直面困惑

  ——聚焦理论传播“梗阻点”精准发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工作无疑是理论界和媒体界共同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强调,要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把网络传播平台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的重要阵地,坚持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开设网上专题专栏,制作推出新媒体产品,开展网上访谈互动,在网络宣传上展现新面貌、新作为,推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作为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和定位思想理论特色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光明网不约而同地决定打造一档面向青年的解读二十大精神的高质量产品,双方联手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为了实现1+1>2的效果,双方在录制前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党校科研部协调校内各院部选派精兵强将担纲主讲专家,力求做到体现党校风采、展现党校形象;邀请党校出镜经验丰富、熟谙网络的专家传经授宝,组织主讲专家试讲并相互“挑刺”,力求在“红红脸、出出汗”中相互砥砺。光明网与与党校团队召开选题研讨会,在头脑风暴中反复打磨确定具体方向;主创团队对脚本的每句话、每个故事都进行了反复推敲;拍摄团队对所有拍摄细节反复推敲,进行精心设计,并对拍摄点位提前踩点,反复调整,确保把最好的镜头语言呈现给网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与主讲的13位专家和光明网主创团队,全部为“80后”“90后”,不少编辑、编导甚至是“95后”。他们既熟悉“网言网语”,又敢于快言快语。

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当青春色彩与理论宣讲相遇,如何碰撞才能产生精彩的“火花”?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党校科研部及青年教师团队和光明网编辑编导团队在从策划开始就把“较真”的精神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并就此展开了多场隔空或者面对面的“硬碰硬”的对话。

  “太抽象了,不能共情”“篇幅太长了”“太书面了,没有画面感”,编辑对专家脚本的反馈毫不含糊。

  “出场不够给力”“镜头设计不能体现脚本亮点”,专家对编导的要求直截了当。

  ……

  事实上,这些辛辣的反馈正是当前理论传播难以深入年轻人的“梗阻点”。经过反复讨论沟通,双方主创团队最终一致认同:要用真实的、贴近生活的、让人一听就懂的故事来疏通梗阻。

  同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老师们也积极与学生对话,通过向学生发问去定位他们真正的困惑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关于这个话题,要回答好“怎么办”的问题,首先要想明白“是什么”。为了了解当下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认识,在文稿筹备前,胡颖廉老师向自己的学生发问:“高品质生活你们首先想到什么?”有的学生好奇“高品质是不是意味着高物价和高消费,年轻人能不能承受?”,有的学生困惑“年轻人眼里的生活品质与父母辈完全不同,到底是谁的高品质?”看完这些答复,他最明显的感受是“出乎意料,和我的理解视角很不一样。”

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认识不同了,方法也得跟着变。在备稿阶段,胡颖廉“一边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写稿,一边从年轻受众的角度读稿”,让自己成为“说者”和“听者”的媒介,在文稿中直接对话,用丰富的数据和真实的案例,解答了青年人关于“民生福祉究竟是什么”“高品质生活从何而来”的困惑。

  迎着痛点

  ——好的故事让人走近理论理解生活

  在“泛知识”“轻传播”的时代,要在短短十分钟的视频里把专业的内容转化为网友愿意听、能听懂的内容,用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方式“留住”他们的目光,是新媒体创作者们一直在求解的难题,也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邓莉要做好的一门功课。邓莉坦言,“我是学哲学的,我要对话的对象却不一定有这方面的知识背景”,要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把二十大报告的精神讲得让大家都能听得懂,“我就先得把自己还原为普通网友,再去确定切入点和讲述重点”。在她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高悬于生活之上、和人们无关的纯粹的理论活动,它是来源于实践、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的理论探索,也是我们今天之所以拥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未来将拥有更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走近理论、走近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历史与现在,甚至就是理解我们的生活本身。

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新媒体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注重故事讲述与理论阐释相结合。我们知道,好的故事一定是源于生活的,其中的关键,在于故事的选取和尺度的把握。一个实践中的痛点在于,故事太过耳熟能详,就难以吸引听众兴趣;故事过于冷门,则可能难以引发听众共情。

  作为“90后”的新生代党校教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讲师付吉佐对此深有体会:“如果给大家讲的内容理论性太强,多少会带有‘说教’色彩,这其实是当下人们最不喜欢的。”因此,在《解码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讲述中, 付吉佐给大家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十年,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从北京回老家,变得更快捷、更方便了。之前我乘坐的是K字头的绿皮火车,后来变成D字头的动车,再后来变成G字头的高铁。回老家的时间,也由最初的8小时,缩短到5小时,而后又缩短到3小时。现在,我早晨从北京出发,中午就可以回到家,吃上一碗妈妈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

  这段真情实感的讲述,这样真实发生、个人鲜活的故事,不仅能让大家更有亲切感,同时会激发大家相似又各有不同的回忆。主讲人与受众的距离更近了,受众对“说理”就更听得进了,也就切身感受到新时代十年国家发展的伟大变革,从而达到以事说理的效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副教授孙林在讲述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这一主题时,分享了自己做扶贫干部时的经历:

  因为所在扶贫县山高坡陡,进村入户、遍访群众经常只有两种走路方式:上坡和下坡,所以特别费袜子。上坡磨袜跟,下坡磨袜尖,袜子常常被穿得上面两个小洞,下面一个大洞,拎起来一看活像一张大笑的脸。尤其是脱贫攻坚最紧张的时候,大家制造了更多“会笑的袜子”。但那时大家都不觉得苦,都充满胜利的希望,都有一股敢打敢冲的精神头。

  这样的故事,容易让听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在轻松的笑意中更能体悟精神的力量——无私者无畏,当一个政党中的无数普通党员开始为更多人的幸福而奋斗时,才会变得勇敢、纯粹甚至高尚。

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如何平衡好理论性和通俗性,讲出让大家都能想听、爱听、听得懂、听得进的内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老师见招拆招,提出了三个思路——第一种是“事中见理”,就是透过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化事件去提炼背后的理论;第二种是“物以载道”,通过借助一件具体的实物来解析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精髓;第三种是“借理说理”,主要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和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诗句来解释一种新的理论。王学斌老师将对于说理方式的思考,充分运用到了此次拍摄中。在由他担任主讲嘉宾的《如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中,既有“何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理论阐释,也有冬奥会开闭幕式的东方浪漫所在这样的案例分析,还提到了三星堆、二里头、《觉醒年代》、《山海情》……这些广大网友熟知的文化事件,都化作了印证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打破神秘

  ——在“深度游”中感知生动鲜活的二十大精神

  对于普通网友而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每一个标签都自带神秘色彩和光环效应。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党校老师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在课堂上讲的都是高深的理论。在社交平台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甚至被描述为“北京地铁4号线尽头的传说”。但现实生活里的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此次光明网的镜头带领广大网友走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青年教师们进行深度互动,用鲜活的画面回答了广大网友的好奇。

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在“铿锵有理”的视频中,网友们可以跟着镜头在校园里进行一次“深度游”,去看看教学楼的阶梯教室、求是书店、大有书店,以及矗立在校园中的雕像,也可以看到青年教师们走出课堂是什么样的“画风”。比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宋昌素为了从视觉上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心准备了一条绘有《千里江山图》的丝巾,在镜头前让大家感受到古今交融的“青绿之美”。

  正如邓莉所言,“通过这些短视频,大家可能会打破一些原来对党校老师的想象,尤其是网友们可能发现党校的青年老师不仅是专业的、有担当的,同时也是亲切的、可爱的。”邓莉一再表示,我们和网友是平等的对谈人、时代的同路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光、发热,为共同的追求而奋斗,也因此,我们和广大网友是能够共情的。

  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的发展硕果累累,也是透过这些亲切的故事,让我们读懂,对普通人来说,二十大精神不仅是“居庙堂之高”的宏伟蓝图,更是“处江湖之远”的行动指南,是鲜活生动的,也是实实在在、充满力量的。

  理上网来

  ——让“青年引领青年”事半功倍

  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网友们到底关心哪些问题,究竟如何回答好他们的疑问?在选题策划阶段,双方主创团队带着问题出发,无论是大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回答好哪些问题”,还是小到“鞍山钢铁厂转型的案例是否能作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有力说明”,都进行了反复讨论。

  从文本到视频,画面语言能否准确完整地对文字进行转化,又是一个挑战。为了让老师们的文本在视觉上句句有画面,字字有落实,光明网主创团队的编导们对讲稿进行了毛举缕析的拆解,让文字都能从视觉上“安家”。

让党的声音更加“铿锵有理”——“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侧记

  尽管明确了每一句话对应的道具、布景、配图、调色、运镜,但拍摄环节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北京的冬天昼短夜长,白天能保证拍摄所需光线的时间十分有限。要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完成与13位老师各自对应的室外拍摄和取景,主创团队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早上七点多,布置灯光、架设机位、出镜妆发……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就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拍摄工作在暮色渐沉中收官,编导们紧接着又投入到了当天情况的复盘和第二天拍摄的准备中。

  对于许多老师来说,这是第一次以拍摄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理论宣讲。在拍摄现场,有的老师直言,“都是对着摄像头说话,拍视频和上网课完全是两种感觉”。相较于网课,短视频对讲述的氛围感和内容的连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让老师们在拍摄时更快地进入角色,党校科研部与光明网主创团队还提前为老师们准备了一次“线上联排”,从一个专有名词的表述到一个手势,团队都进行了推敲。一个又一个细节汇聚成了对此次视频呈现的共识——把语句缩短,把观点磨尖,把例子备足,把故事讲活。

  年轻的理论传播者已经出发,新生代的声音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听到。让青年学者靠近青年受众,用青年声音影响青年力量,这是学者们进行理论研究的期待,也是理论传播将持之以恒前进的方向。(光明网记者 徐倩阳)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