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绿水青山合理“定价”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为绿水青山合理“定价”

来源:经济日报2023-03-26 09:45

  作者:於方、马国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与经济核算中心)

  日前,四川省巴中市举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成果发布会。会上首次发布了2021年巴中市生态产品总值(GEP),共计2010.75亿元。近年来,青海、海南、内蒙古等省份,深圳、丽水等23个市(州、盟)以及阿尔山、赤水等100多个县(市、区)都开展了GEP核算试点示范。

  什么是GEP核算

  GEP又被称为生态产品总值,反映的是生态系统提供的最终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量化的总和,是对区域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的量化。简单理解,就是为绿水青山“定价”。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GEP核算与价值实现是“两山”理论的核心基石,为“两山”理论提供了实践抓手和价值载体。

  2021年4月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对我国开展GEP核算和价值实现提出目标和要求,也促使我国GEP核算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

  目前,我国正在多个层面探索开展GEP核算实践和应用。在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试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自2004年开展绿色GDP研究以来,持续实施从绿色GDP到GEP和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体系的探索构建。

  在地方层面,浙江省、贵州省、福建省、江西省、北京市等已发布了各自的GEP核算技术规范。青海省、山西省、海南省、内蒙古、深圳市、丽水市、福州市、厦门市、兴安盟、承德市、南平市以及武夷山市、将乐县、崇义县等100多个县(市、县、区)进行了GEP核算试点示范。在GEP核算基础上,浙江省、贵州省、山西省、深圳市都在积极探索GEP核算“进规划、进考核、进项目”的政策应用。

  但是由于尚未完成常态化、规范化、区域化的GEP核算体系构建,GEP核算仍没有纳入主流化综合决策程序,我国GEP核算的政策应用仍面临“度量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难”等问题。

  为何开展GEP核算

  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GEP,与我们熟悉的GDP有什么不同,二者又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绿色可持续的经济产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而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经济系统的反哺和建设。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实现GDP与GEP双增长。

  实现GDP与GEP双增长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决定的。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不断改变。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已经发展到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新阶段,发展理念从“增长优先”转向“保护优先”。因此,在新发展阶段下,如何实现GDP和GEP双增长、相互促进成为时代所需。

  实现GDP与GEP双增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从人与自然是利益共同体维度来看,“利益”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追寻,但人类所追求的“利益”不仅仅是物质经济利益,还包括生态效益、文化效益。

  从利益权衡指标看,GDP是体现经济利益的重要指标,GEP是体现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实现GDP与GEP双增长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指标。同时,在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

  实现GDP与GEP双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新时代发展的核心要义是高质量发展,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新动能培育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GEP核算是生态产业化的衡量手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产业化的核心要义。运用市场机制高效配置生态环境资源,把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可交换消费的生态产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使生态产品转化为生产力要素融入市场经济体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实现我国经济的结构优化和发展的效率提升。

  生态价值如何变现

  为生态产品“定价”是第一步,如何变现更是关键。

  生态产品具有公共性、准公共性和经营性多重属性,需要从宏观决策、政策支撑、绩效考核、产业发展多个角度进行体系设计,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促进GEP从潜在的、名义的生态价值向实际的、真正的经济福祉转变。

  逐步推动GEP进规划、进项目。规划层面研究建立综合生态环境与经济核算统计体系,将衡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综合性指标、重要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和质量指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指标,作为约束性强制指标分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发挥核算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

  从项目层面开展费效分析,从项目开发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识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长”的项目,制定“双增长”生态产品目录。将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性分析纳入主流化决策程序,通过规划统筹解决区域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减污降碳与气候变化适应、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体系。生态补偿政策方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构建基于GEP核算的生态补偿标准,建立差异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产业发展政策方面,构建生态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交易体系,加强生态产品产业融合力度,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培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完善经营性生态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推动生态产品消费需求形成,探索建立基于生态产品的“占补平衡”机制,借助生态指标或生态信用推动公共生态产品的市场交易,推动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政策方面,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建立绿色信贷重点项目库目录等措施,扩大绿色产业信贷政策覆盖范围,创新生态环境导向的经济开发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生态产品的开发经营,加大对生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