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网专论】牢牢把握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光明网专论】牢牢把握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4-20 09:58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系列解读文章】

  作者:蒋永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

  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体现了我们党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一贯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内在统一的整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指导性。牢牢把握好这个总要求,对于我们紧跟党中央部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学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是我们党以全新视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中。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一方面要对这一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把对各领域各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只有这样,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好这一思想的“金钥匙”,更好领会其中的精髓要义、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学到手,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站得高、看得深,开展工作才能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是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强党性——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的严峻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就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就是要锤炼忠诚的政治品格,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一切奋斗、一切斗争、一切牺牲的力量源泉,忘记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失去人民。在此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党始终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通过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始终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断夯实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此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树立廉洁奉公的新风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自觉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角度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以数十年、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视野来谋局布篇。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事业。

  重实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方面,就是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等基层单位,梳理问题,排查难题,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扎实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昭示,全党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2023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需要破解难题的风险挑战更加迫切。在主题教育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要直奔问题,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着力打通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

  建新功——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些目标任务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长期的。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分清轻重缓急,狠抓当前,着眼长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目标的具体落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完成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唯有实干,没有别的捷径。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都是“空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主题教育中,我们要将学、查、改有机贯通起来,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谋划推进工作时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切实聚焦群众实际感受,将工作好坏交由群众来评判,坚决不搞背离人民群众意愿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总之,我们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增光添彩。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系列解读文章

  把总要求贯彻到主题教育全过程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