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学增智 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以学增智 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2023-05-30 09:35

  作者:任 祥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在以学增智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并从“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熟练运用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提高履职尽责能力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特点和优势。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把政治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首要履职能力。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到提出“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关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结合新时代我们党抓住政治建设这个“牛鼻子”、根本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的不平凡历程,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学会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看清本质、抓住根本。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能站得高,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深,才能有效提升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要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从新时代十年我们党攻克难题挑战、办成大事要事的过程,深刻体会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

  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是我们党历次开展主题教育的一贯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增长的智慧最终要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践能力,不断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这些都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涵养专业精神,多掌握“几把刷子”,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更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