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

来源:人民日报2023-05-31 09:44

  作者:张丽(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办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重要要求,对全党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出明确部署。我们要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努力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出实招。

  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重视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体现。恩格斯说:“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了之后,要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通过调查研究来掌握事实、发现联系,才会产生科学认识、获得真知灼见。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我们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进而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在掌握实情基础上进行决策。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是以了解和掌握中国具体国情为前提、为依据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更好服务科学决策。

  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要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加强调查研究,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有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调查研究工作中,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使调查研究既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过程。

  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切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一个有效的工作突破口,有利于推动全党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以实际行动彰显为民务实的优良作风;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接地气、通下情,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