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综合施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综合施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2023-07-21 09:18

  作者:许英杰、马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为小微企业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还需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小微企业信心,激发其内生动力。

  6月份,小微指数多项指标略有改善,但分化明显。从分项指数看,信心指数、市场指数环比有所下降,仍处于景气区间,说明小微企业有信心,市场状况不断改善。采购指数、绩效指数、扩张指数、融资指数、风险指数、成本指数依然处于景气线下,但这些分项指数均略微回升,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回升势头向好。从区域看,华北、西北、东北、中南地区小微指数较5月份回升,说明其景气水平均有所改善,其中,华北、西北地区小微指数开始进入景气区间,主要是需求增加带动了扩张和绩效水平改善。华东、西南地区小微指数较5月份降低,进入不景气区间,主要是市场需求及信心不足导致,这一点值得关注。从行业看,七大行业小微指数均不足50,反映出各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动态来看,农林牧渔、建筑、交通运输和服务业小微指数较5月份回升,主要是工程建设投资持续加力、人流来往趋于增加等因素推动。市场需求不足、绩效下滑等因素导致制造、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小微指数较5月份降低。

  小微指数6月份的新变化及结构性分化,是多层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益于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和政策效应持续释放,6月份小微企业景气水平小幅回升。今年以来,我国着力巩固经济稳步回升势头,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四个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积极因素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小微企业景气水平的改善。

  然而,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企业运行还面临不少困难。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旦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变少,彼此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经营处境会更为艰难。因而,小微指数低于景气线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由于各分项指数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尽管采购、绩效、扩张、融资、风险、成本方面的景气水平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不景气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以及对市场的乐观情绪。同时,各地区、各行业指数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地区的企业在发展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用工成本、资金需求、税费负担、经营模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各地区、各行业指数存在结构性分化。

  总体来看,二季度小微企业总指数和多个分项指数仍处于景气线下,要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在宏观层面,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等,落实好稳就业、稳外贸、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家居消费等前期已出台政策,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分布集中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服务业等领域,研究采取更大力度的支持措施,推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恢复。

  二是在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微企业降本增效,缓解企业房屋租金、水电气网、原材料、人工成本、利息支出等压力。

  三是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按照信用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做到无事不扰;规范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制止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罚代管”等行为,为小微企业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是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提升小微企业对惠企政策的知晓度,加强政务服务能力,创新惠企政策直达小微企业的方式,减少“跑冒滴漏”现象,让小微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文化思想统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共享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机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