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七季】坚持人民至上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七季】坚持人民至上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8-02 10:56

  编者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七季”专题视频。通过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理论解读视频,6位党校青年教师以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生动鲜活的话语表达,深刻领悟和阐释“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为广大青年营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浓厚氛围。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李笑宇,解读“坚持人民至上”。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七季】坚持人民至上

  【文字实录】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锋利,一种是剑,另一种是思想。实际上,思想比剑更锋利。2021年6月18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开幕。玻璃展柜里,一份马克思的《布鲁塞尔笔记》手稿原件格外抢眼,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看。其实,他们很多人都看不懂手稿上的文字,但吸引他们的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伟力、真理的魅力,在于为人民立论、为人民谋福。马克思毕生的追求都围绕着一个目的展开,那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讨“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为此,他作出了两大理论贡献,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理论的起源恰恰都可以在这份笔记中寻找到答案。正是透过展柜中的手稿,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因”。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首要内容。可以说,这是贯穿这一思想的一条红线,体现了这一思想的鲜明本色和价值立场。

  在浙江嘉兴,有一个“15分钟党员服务圈”。具体做法呢,由每名党员负责联系几户群众,针对教育、卫生、养老等事项,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再“评单”的工作模式,给予解决方案。在黄浦江畔的上海陆家嘴,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被称为“中国第一高楼”。有近万名党员,通过片区联建,服务这一“中国第一高楼”以及周边近70栋大厦中的50万名从业人员。这些基层党组织,就像是庞大“神经系统”中的一个个“神经元”,高度灵敏,能够及时捕捉群众的愿望,回应群众的需求,化解群众的矛盾。站稳人民立场,这就是人民至上。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七季】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你我这样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民生成绩单。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达4430万人,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10.2亿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13.6亿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人均预期寿命由75.4岁提高至77.9岁。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愿望,就是人民至上。

  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一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不断创新的历史。新时代,我们鼓励基层和一线大胆闯、大胆创、大胆试、大胆干。

  “跑断腿、磨破嘴”,反映了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慢、办事繁的情况。2016年12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条条框框、瓶瓶罐罐的束缚,突破体制机制的壁垒,打通服务好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过去,办理旅馆业审批,需要跑公安、市监、消防三个部门,分别办理三项审批事项。现在,只需要跑一个窗口,最快5天就可以领到营业执照。2018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向全国推广,推动形成惠及更多群众的制度设计。尊重人民创造,就是人民至上。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七季】坚持人民至上

  总书记讲,“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群众在实践中蕴藏的智慧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文件中读不到,会场中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就在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

  比如,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2020年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当年,还第一次就五年规划编制进行“网络问策”。网民们反响非常强烈,网上留言多达100多万条。9月17日,在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请来基层代表,听取他们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中有乡村教师、种粮大户,也有货运司机、农民工,提出了金点子、好招数。五年规划的编制,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一个缩影。集中人民智慧,就是人民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坚持好人民至上,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和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出品人:林振义 杨谷

  总策划:孙晓莉 陈建栋

  总监制:黄伟 吴丛丛

  策划:朱培蕾 蒋正翔 施墨

  监制:张晞 李澍

  统筹:秦真英 韩丹 桑熙 陈航 马建祖

  编辑:徐倩阳

  编导:路天悦 梁爽 常世林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光明网联合出品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