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龙少波(重庆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丁点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从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出发,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加快消费升级的步伐,以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引领供给侧的产业升级,符合我国未来经济政策的实施重点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助于通过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协同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从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来看,目前我国仍然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为落后,许多行业领域都呈现出高劳动密集度、低资本密集度、低技术密集度以及低市场集中度等特征,产业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特征,产业转型尚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亟须进行合理化和高级化升级。从国际形势来看,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增加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难度。中国的产业升级虽然困难重重,但迫在眉睫。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应做好“迎风破浪”的准备,从扩大消费内需的战略基点出发,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加快消费升级的步伐,从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引领供给侧的产业升级,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一招,也是未来很长时间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那么,为何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可以在未来长期引领供给侧的产业升级呢?一方面,从理论层面来看,消费升级一般表现为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需求侧的升级会影响并传导至供给侧,促使供给端淘汰过剩产能,迫使落后的传统产业退出市场,并推动现代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各领域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从现实发展来看,自2015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增速持续高于投资增速,对GDP增长的贡献也远超投资和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另外,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也在优化升级,表现为除衣食住等生存型支出以外的享受型支出占比长期上升的趋势。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三条路径
消费升级主要通过三条渠道对产业升级产生影响,包括收入弹性机制、要素配置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
其一,收入弹性机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食品等生活必备品这类低收入弹性商品的需求会降低,而相应地增加满足自身发展享受型需求的高收入弹性的商品,譬如娱乐型、教育型的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上这一需求信号的改变会逐渐传导至供给端的生产商,高收入弹性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产业便得以发展壮大,并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乃至获得主导地位。具体举例来看,居民收入增加可能会增加他们对于高科技、智能化电子产品的需求,从而推动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实现第二产业内部从传统走向高端化的升级路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会相应增加其对于文化娱乐教育等服务的需求,从而催生出一系列现代服务业集群,实现第三产业内部的现代化转型升级。综上,收入弹性机制的传导路径可以总结为:消费升级→高需求收入弹性产品需求增加→产业升级。
其二,要素配置机制。如果说收入弹性机制是从消费者出发分析得到的影响机制,那么要素配置机制则主要以生产商为分析主体。作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商,他们既会根据现有的生产要素和产品库存情况来规划产品的数量,调整至相对合理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也会根据最近市场上相关产品需求的变化来调整其生产的产品类型,或是通过优化产品功能、提高产品品质来进一步满足消费者高级化的需求,抑或是创造新兴产品和服务以刺激新消费需求,这一整个过程也助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总的来说,消费需求的升级会影响生产商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以及更新迭代产品的动力,当更为高端先进的产品需求出现时,生产商收到这一市场信号后就会对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传统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进行转移和重新配置,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使要素价值充分发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企业,而扩大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集群规模,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综上,要素配置机制的传导路径可以总结为:消费升级→生产要素向中高端产业集聚→产业升级。
其三,技术创新机制。这一影响机制同样是从生产商出发进行考虑,与要素配置机制的区别在于,它不再考虑传统生产要素,而是重点考虑技术这一更具价值创造能力的新兴要素,也是发达经济体产业升级路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大因素。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高成本和高风险,因此只有当市场需求发生明显改变,即对传统产品的需求大量转移至中高端产品时,企业才会受到需求信号的激励且更有动力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创造出个性化、智能化的高端产品和现代化服务。新兴产品和服务的创造会诞生新兴的产业并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将进一步导致消费者减少对传统落后产品的需求,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企业发展受阻乃至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则是成功进行技术创新的新兴产业集群,他们快速发展并崛起,逐渐成为经济体的主导产业,完成产业升级全过程。综上,技术创新机制的传导路径可以总结为:消费升级→激励厂商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多策并举完善政策推动消费不断升级
在理论层面总结出三条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路径后,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从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出发考虑完善相关政策,以拉动供给侧的产业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收入分配体系的完善,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使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倍增,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具体说,政府应加快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三次分配的协调配套措施,兼顾收入分配的效率和公平,通过累进税收、转移支付或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缩小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财富分配合理化;致力于在各区域落实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劳动者就业机会,保持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第二,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教育职业制度。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促进城乡间的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刺激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户籍制度改革中,应放宽城市落户限制,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可以享受城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应重视迁移人口的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增强消费者信心和对未来的预期,激发出更高的消费意愿。教育职业制度则通过就业方面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样可以促使他们对未来持有更乐观的预期,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有效促进产业升级。
第三,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环境,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一方面,在消费基础设施上,引入5G网络、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完善新兴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提升其建设质量、运行效率及服务管理水平,为居民消费模式的创新打好基础,支撑并引领未来新的居民消费增长点,拉动新兴产业崛起。另一方面,在金融监管体系上,应致力于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强化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明确业务边界,建立完善统一的监管体系,为居民消费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让消费者敢于消费、放心消费,进一步释放自身消费潜力。
第四,发展消费新业态,倡导新兴消费理念和方式。消费新业态的出现,以及新兴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倡导,将引导居民自发地进行消费升级。具体而言,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作用,积极打造电子商务、无人超市、远程教育、互联网金融等消费新业态,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促进传统行业和现代行业的融合发展,利用多元化的消费业态推动居民消费升级。此外,应积极倡导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科学、理性、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各种活动对新兴消费理念加以宣扬倡导,帮助居民树立合理正确的消费观,优化其消费结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民众推广新兴消费方式,为居民转变传统消费模式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