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团结篇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团结篇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4-04-17 10:37

  旁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内蒙古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深度,讲清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团结篇

  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发展史上,北疆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生活的土地,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不同民族在交流交融中加深理解、增进认同、加强依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内蒙古博物院的众多藏品中,有这样几个陶罐,它们有的是玫瑰花纹、有的是龙鳞纹、有的是菱形方格纹、有的是几种花纹的组合。这是几千年前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中亚文化的代表性纹饰,是我国南北方和亚洲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自那时起,在内蒙古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就绵延不断。

  公元前33年,王昭君作为和平使者远嫁漠北,书写了一段民族交往和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团结篇

  马佳妮(昭君博物院讲解员):王昭君来到塞北草原,克服了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困难,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与呼韩邪单于相处得非常融洽,被封为了宁胡阏氏。这代表着这位女子是可以给塞北草原人民带来和平生活的一位女性。

  严庆(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内蒙访古》中写到,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处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古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其实我们各民族在历史上就是珍爱和平的,并且愿意为实现和平而做出努力。昭君出塞是一段历史佳话,也是各民族的共同记忆,它启示我们,只有交往交流交融才能够增进平等团结,加深理解和尊重,它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团结的大好局面。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团结篇

  旁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北疆地区在吸收中原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朝戈金(内蒙古大学北疆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牧民的生活彼此影响都很深。有一些乡的汉族的牧民去那儿,因为生活了两三代,都讲流利的蒙语,有很多地道的蒙古人,也讲很好的汉语。然后生活方式也互相影响。他们的火锅,比如说里面既有牛羊肉,也有猪肉。从饮食、居住、服饰,各方面都能看出来,文化是交错融合的。这种融合,其实是让每个族群或者每个不同民族出身的人都有了那种生活的丰富性。这些地方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北疆文化的一个缩影。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团结篇

  旁白:“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持续千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正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中华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不倒,乘风破浪。

  1959至1961年,我国面临经济困难,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孤儿院严重粮食不足,院内孤儿面临生存危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当即表示将这些孩子接到内蒙古来。从1960-1963年,内蒙古先后接纳了3000多名孤儿由草原额吉们照顾,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严庆(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华文化中自古就有古道热肠,助人助己的美德,这也是各族人民宝贵的道德财富。三千孤儿入内蒙,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生动诠释。守望相助不是单方地给予,也不是单方地奉献,而是真正的同气连枝,肝胆相照。这个故事反映了内蒙古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手拉手、肩并肩、心贴心,抵御风险灾害,共同渡过难关,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旁白:北疆文化是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和形成的,是在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实践中巩固和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加强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教育,珍惜巩固民族团结成果,深化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